8月29日
惠州西湖红花湖景区
发布通告称:
红花湖景区东入口道路
人车分流改造工程已基本完工
自2025年8月30日起
新建栈桥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成的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
总长243米、宽5米
市民、游客可以通过
新建的东门栈桥、上山道右侧人行道
中间机动车道,实现人车分流
解决多年来红花湖东入口
人车混行的交通隐患问题
最新交通组织方案如下
↓↓↓
红花湖景区东入口最新交通组织方案
一
靠山一侧人行通道为单向通道,只允许入园游客通行,请有序前行,骑行者务必推车上行,勿原地逗留,离园请走新建栈桥。
二
新建栈桥为双向通道,允许游客上下通行,骑行游客务必下车推行,靠右行走。
三
机动车请走中间车行道,按标线行驶,禁止越线、超车。
长243米、宽5米的栈桥建成
解决“人车混行”安全隐患
惠州红花湖景区东门入口左侧243米长的栈桥宛如盘踞的小龙,中间浅黄色的瓷砖路和两边红色的护栏搭配和谐,与景区绿植相互映衬,煞是好看。到了夜晚,栈桥上灯光亮起,宛如一条璀璨的彩带,将夜空装点得熠熠生辉,令人陶醉。
243米长的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
“红花湖景区东门栈桥建设工程,是景区优化交通组织、服务市民安全休闲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惠州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罗志勇介绍。
该工程包括新建人行栈桥、新建人行道及加固维修旧栈道三大部分。其中,新建人行栈桥位于东门上山道左侧,总长243米、宽5米,梯段与平台段交错;同时,在上山道右侧新建1条约375米长的人行道,起点自红花湖路路口终点至永福寺;另外,对永福寺至东门停车场这一段已使用10余年的约1公里长旧栈道进行了加固维修。“通过以上建设,可实现景区东门机动车、行人、自行车的分流。”罗志勇说。
罗志勇表示,此前,东门上山道长期存在机动车、行人、自行车“混行”现象,尤其有些骑车游客,在陡坡上还违规往下冲,一旦没控制住车,很容易撞到行人或自己摔伤,安全隐患很大。栈桥与人行道建成后,通过对机动车、行人、自行车进行分流,在市民游客遵守景区通行规则的前提下,可基本杜绝此类安全隐患,为大家营造安全、安心的休闲环境。同时,通行效率也会显著提升,以往因“人车争道”导致的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让市民游客的休闲出行更顺畅、更舒心。
东门栈桥建成后,实现人车分流。栈桥两侧有“危险路段,禁止骑行”等温馨提示牌。
具体而言,工程完工后,东门上山道左侧新建的人行栈桥支持步行、推自行车游客双向通行,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上山道右侧新建的人行道主要供步行、推自行车游客上山,有推婴儿车等特殊需求的游客也可从此通道下山;中间的机动车道可专供机动车行驶。
8月30日正式开放
游客登山更轻松,休闲更舒适
罗志勇表示,项目于2025年3月中旬启动施工,施工期间面临两大难题:一是施工场地受限,栈桥混凝土桩基多位于陡峭边坡,作业难度大,且上部钢结构吊装需临时占用上山道路面;二是需保障景区正常通行,吊装等需封闭道路的作业仅能在日常游客量较少的时段开展。为此,市市政园林事务中心组织参建单位精准制定施工计划,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增大施工人力的投入,同时周密制定、严格执行栈桥钢构件的吊装计划,提前发布封路通告,对游客进行引导。
克服重重困难后,工程最终于8月底完工。
建成后,游客登山更轻松,休闲更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东门栈桥呈现两大亮点。观景休闲更舒适:栈桥视野开阔,专门设置1处专用观景平台及多处休息平台,市民游客上下山途中可随时驻足观赏山林景色,同时缓解登山疲劳,尤其适合亲子、老年群体使用;登山出行更轻松:栈桥主道梯段坡度平缓,大幅降低登山体力消耗,让市民登山休闲的过程更轻松、更安全。
呼吁市民游客
自觉遵守景区的交通指引
在东门栈桥两侧,有多个“危险路段,禁止骑行”等温馨提示牌。
“东门栈桥开放后,景区将增派工作人员,在现场对机动车、行人、自行车通行进行引导,加速建立适配新通道的安全通行秩序,并在栈道关键节点设置安全提示牌,保障市民休闲出行安全及权益。”惠州市红花湖景区管理中心总工程师王路平表示:“在此,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游客,主动遵从工作人员引导,做到安全文明通行,在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的前提下,享受健康愉快的休闲时光。”
夜晚,东门栈桥上灯光亮起,宛如一条璀璨的彩带。
王路平说,受地形条件限制,现有通行设施暂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群体需求,特别恳请骑行爱好者体谅实际情况,听从工作人员劝导,在红花湖路路口至永福寺段坡道,需在东门栈桥或人行道下车推行自行车,切勿行走或骑行到中间的机动车道;或选择从景区南门上下山,共同维护景区安全、有序的休闲环境,让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每一位市民游客。
来源:惠州日报
文/图:周智聪、张荟婷(实习生)
编辑:卢琪
审核:林正淳、罗秋玲
惠州发布编辑部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