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五苓散 利湿退黄 湿热黄疸
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卷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湿重于热,小便不利者。
药物组成茵陈 4g,白术 9g,茯苓 9g,猪苓 9g,桂枝 6g,泽泻 15g。
主要用于阴虚湿热证的治疗。
君药:茵陈苦、微寒,归肝、胆、脾、胃经。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尤擅通过渗湿利尿导湿热外出,是治疗黄疸及湿热证的核心药物。
臣药:泽泻、茯苓、猪苓
三者均属甘淡渗利之品,归肾、膀胱经。
辅助茵陈加强利水渗湿功效,通过甘淡渗泄使湿热从小便排出。
佐药:白术、桂枝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健脾燥湿,增强中焦运化以助祛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温阳化气,促进气化功能,助水湿代谢。
整体以苦寒(茵陈)为主,配伍甘淡(泽泻、茯苓、猪苓)和辛温(桂枝、白术),形成寒温并用、利湿与温阳兼顾的配伍特点。
方中药物多归脾、胃、膀胱经,体现了“治湿以中焦为本”的原则,通过健脾利水、通调膀胱气化,达到湿热分消的效果。
茵陈与桂枝:寒热相制,避免苦寒伤阳。
白术与泽泻:一补一泻
主治病机:
阴虚湿热为基本病机,兼见阳气不伸或湿阻经络等证,如黄疸、尿黄浊臭、肢体重困等。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因方中苦寒药可能加重寒象。临床应用需请中医师辨证论治,请勿盲目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