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一位20岁的湖南女大学生“芝欧粥”用35天时间跨越中亚、高加索、西亚与北非,足迹遍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联酋和埃及7个国家,总花费仅10514.68元,日均开销最低不足百元。这场“万元环球梦”的背后,是极致的预算控制、高效的行程规划,以及Z世代青年对自由与梦想的执着追求。
一、万元旅行的资金密码:四份兼职与“抠门”哲学
“芝欧粥”的旅行资金全部来自课余兼职。2025年4月至7月,她同时打四份工:在奶茶店摇奶茶、在快递站分拣包裹、在培训机构辅导学生、在夜市摆摊卖手工艺品。四个月里,她每天清晨6点起床,凌晨1点入睡,攒下约1.3万元。这笔钱比网友预估的1.5万元预算少了20%,但她仍决定出发:“青春只有一次,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可能没机会了。”
她的省钱哲学堪称“抠门艺术”:
- 交通:50小时火车硬座从湖南到新疆,票价仅300余元,比机票节省千元;跨国旅行首选“过夜大巴”,如从哈萨克斯坦到乌兹别克斯坦的10小时车程,既省住宿费又节省时间;4次国际航班全选“红眼航班”,凌晨起飞、清晨抵达,票价低至500元。
- 住宿:全程入住青年旅舍多人间,每晚费用20-50元;在埃及赫尔格达,她甚至睡过机场长椅,用外套当被子。
- 餐饮:早餐吃超市买的面包和牛奶,午餐在街边小摊解决,晚餐自己动手——在青旅厨房煮泡面、煎鸡蛋,或去当地市场买食材做饭。在格鲁吉亚的“红酒小镇”西格纳吉,她花70元吃了一顿包含红酒和烤肉的丰盛晚餐,这已是全程最奢侈的一餐。
二、35天穿越三大洲:时间管理与路线设计的极致
“芝欧粥”的行程如精密齿轮般运转:
- 第一阶段(8月1日-8月10日):从湖南乘火车硬座到新疆,再转跨国大巴进入哈萨克斯坦,随后经乌兹别克斯坦抵达阿塞拜疆。这段路程耗时10天,交通费占大头,但通过“过夜大巴”和“红眼航班”的组合,成功将日均开销控制在150元以内。
- 第二阶段(8月12日-8月20日):深入高加索地区,游览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她利用两国签证便利政策,选择陆路跨境,省去机票费用;在格鲁吉亚卡兹别克山区,她徒步6小时登顶雪山,用手机拍摄冰川与草甸的壮丽景色,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获得超百万播放量。
- 第三阶段(8月20日-9月4日):飞赴阿联酋和埃及,完成行程高潮。在阿联酋,她参观了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和卢浮宫分馆,被异域文明震撼;在埃及,她用10天时间游览金字塔、卢克索神庙和尼罗河,还体验了红海潜水。这段行程日均开销最高,但通过拼车、拼房和自炊,仍控制在300元以内。
三、穷游不穷体验:在路上的温暖与成长
尽管预算紧张,“芝欧粥”的旅行质量并未打折:
- 文化沉浸: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她跟着当地妇女学习制作传统手抓饭;在埃及卢克索,她花20元雇了一位马车夫,听对方用生涩的中文介绍神庙历史。
- 人间温情:在阿联酋迪拜,她因找不到住处被巴基斯坦大叔收留,对方用“中巴友谊万岁”的中文欢迎她,并亲手做了一顿咖喱饭;在埃及开罗,她迷路时被一群中学生围住,对方用翻译软件帮她叫车,还塞给她一包椰枣。
- 自我突破:她曾因语言不通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地铁里急哭,但最终用翻译软件和手势完成了购票;在埃及赫尔格达海边,她鼓起勇气与外国游客搭讪,结交了来自法国、澳大利亚的朋友。
四、争议与启示:穷游是冒险还是成长?
“芝欧粥”的故事引发两极评价:
- 支持者:认为她展现了Z世代的独立精神。网友“小林”评论:“我20岁时还在宿舍躺平追剧,她已经用兼职钱走遍7国,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 质疑者:担心安全问题。旅游博主“老张”提醒:“一个女生独自穷游多国,虽然顺利回来了,但风险太大,建议结伴出行。”
- 理性派:关注可行性。大学生“阿凯”计算:“她4个月兼职赚1.3万,日均收入约100元,相当于每小时赚10元,这在二三线城市是可能的,但需要极强的时间管理能力。”
面对争议,“芝欧粥”回应:“穷游不是吃苦比赛,而是用有限的钱看更多风景。我提前做了3个月攻略,了解各国安全情况,还带了常用药和应急物资。遇到问题时,我会先冷静分析,比如迷路了就找警察或游客中心,而不是慌张。”
五、穷游经济学的启示:年轻人如何平衡梦想与现实?
“芝欧粥”的旅行折射出Z世代的消费观变迁:
- 从“炫耀式消费”到“体验式消费”:她拒绝“富二代环球游”的标签,强调“用最朴素的方式看世界”;她的社交媒体账号没有奢侈品展示,只有风景照和省钱攻略。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她通过兼职、摆摊等多元化方式攒钱,而非依赖父母;在旅行中,她用翻译软件、拼车软件等工具解决沟通与交通问题,展现了数字原住民的适应能力。
- 从“个体追求”到“社群共鸣”:她的故事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旅行梦想,有人留言:“看完你的攻略,我也开始兼职存钱,明年出发!”这种“穷游社群”的形成,正在重塑年轻人的社交与消费模式。
六、未来:下一站,俄罗斯或日本
“芝欧粥”已规划新的旅程:“我想去俄罗斯看极光,或者去日本泡温泉。”她计划继续通过兼职攒钱,并优化旅行策略:“比如提前半年订机票、利用学生证打折、学习基础当地语言。”
这场万元穷游,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穿越,更是一场关于青春、勇气与成长的实验。它证明:梦想的实现,不取决于钱包的厚度,而取决于行动的力度。正如“芝欧粥”在旅行日记中写的:“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梦想。山海自有归期,风雨自有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