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辆自行车,只能保持平衡,才能继续前行。
如果你问我,中年以后,我该怎么走完后半生。
答案肯定是“不知道”
但中年以后,男人有没有福气,可以看这一点“自我认知”
01
什么是自我认知?
心理学上有很多人对自我认知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通俗地讲:
“自己对自我的了解,知道自己是什么的人,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答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最终回到哪里去?”
一个自我认知清晰的人,始终有一个目标,他一直在英雄之旅的路上,不断地突破自我,找到自己的根基,最终成为自己,找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前段时间,一位公益拾荒者“胡雷”爆火。
胡雷从小生活在逆境中,无人帮助。
靠乞讨,拾荒为生。
但他不堕落,本为苦命人,却更加知道相惜别人。
他资助孩子,吃不起饭的人。即使自己生活并不太好,依然很苦。
可他的认知,非常清晰。
他的目的,就是在有限的范围内,帮助别人。
自己不需要拥有很多的钱,很多的衣服,好的房子。
他只想拿钱做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他即使依然贫苦,一年只用一万。
但他内心充满力量,感觉很快乐。
因为,他只做他自己。
02
成为普通人,是一辈子的修炼
曾有一句话,印象深刻;
“我们生来未曾拥有,死去不带走任何东西,那何惧失去?那何执着于金钱、地位、权利?”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一能留下的便是“名垂青史”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我们每个人都在走不同他人的发展过程,但我们都是普通的男男女女。”
我们都是普通人,时势造英雄,名垂青史,也只是少部分。
我们唯一能做的,“走自己的路,成为自己”
为什么现代人,心理出现问题的比例越发高?
归根原因,身心冲突,不和谐,产生了问题。
身和心在不断地拉扯,撕裂,没办法前行。
但如果,我们对自己有所觉察,领悟,便不会产生这种冲突。
比如:我是一个自我意志,控制力不太好的人。
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社交的人。
我是一个厌恶虚假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分辨是非的人。
我是一个善于分析,观察的人。
......
如果我是上述人,那我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不会过度挑战自我。
例如,我本就不太喜欢社交,但我一直做着销售工作。
想要挣足够的钱,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欲望。
最后,每天都在自我挣扎中,自我拉扯中。
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放过自己,心灵才能得到缓和,才有力量获取内心的资源,去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
请记住,我们只是普通人,成为普通人是我们一辈子的修炼。
03
理清自我与他人,和解自我关系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人对孔子的思想盲目崇拜。
但有没有想过,这是孔子的领悟,他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不是我们的。
如果把一种思想进行自我绑架,那我们永远走不出人生的迷途。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被人夸,赞赏。
努力实现他人的期望,社会所期望的样子,成为开屏的孔雀。
却忘记“我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样子,人也如此。
为什么我们要成为别人眼中的他者?而不是只想做自己。
人格面具有时候戴得太久,过度发挥人格面具,反而失去平衡,陷入理想与现实的漩涡里。
余华曾说:
“人到中年,真正焦虑的,不是孤单,贫穷,衰老,而是人到中年才发现,你从来没有按照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活过。”
当我们从他人的眼中分离出来时,我们才能看清自我,知道自己到底要怎样生活,应该走那条路。
04
最后
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地球上的一个星点,没有谁离开谁,地球就会毁灭。
但如果我和影子一直相随,它却是终身的伙伴。
但如果我与心灵和平,却可以成为终身健康的良药。
希望我们都能从快速的社会中慢下来,听听内心,你到底在寻找什么,你到底是谁?
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我所做的一切是否让我感到舒坦,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