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张阿姨近一年多出现身体不听使唤、走路变慢前倾、系扣等动作困难的情况,就医后确诊为帕金森病,而非单纯衰老。
提到帕金森病,不少人会联想到 “手抖”“行动迟缓”,但它为何会悄悄找上门?又该如何科学应对。
事实上帕金森病是多因素叠加所致,核心为大脑中 “多巴胺神经细胞” 受损死亡。其中,60 岁后发病率显著上升,神经细胞随年龄自然老化是主要基础;直系亲属患病者自身发病风险高 2-3 倍,少数由明确遗传基因引发;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及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会加速神经诱发类似帕金森的症状。
需要警惕的是,忽视帕金森病危害极大,不仅摧残患者,更拖垮家庭。身体上,病情加重会导致行动、肢体功能恶化,生活无法自理,易摔倒致骨折、颅内出血,还会损害吞咽和呼吸功能,诱发肺炎甚至呼吸衰竭。精神认知上,约半数患者有抑郁、焦虑,部分会发展为痴呆,丧失认知能力。治疗需长期承担高昂药费、手术及护理成本,家属需 24 小时照料,身心俱疲,最终陷入 “一人患病,全家遭殃” 的困境。
患有帕金森病的病人,现阶段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保守的药物治疗,口服复方左旋多巴等药物;二是手术治疗,主要为立体定向手术。
对于一直调药,帕金森症状还是控制不好,可以试试手术治疗,该手术为微创手术,能精准定位大脑特定核团(误差≤1 毫米),是帕金森中晚期首选外科治疗方式。其通过调节基底节区神经环路,促进多巴胺释放及相关神经元功能恢复,术后快速改善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等核心症状,改善率达 70%-90%,还能减少药量、降低药物副作用,提升生活质量。该手术效果、恢复速度存在个体差异,具体需结合患者病程、身体基础状况等综合判断,且该手术并非人人适宜,需经多学科评估,筛选出获益可能性大、手术风险可控的患者,以平衡疗效与安全。
总之,帕金森病需长期应对,规范治疗(药物或手术)结合科学护理可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早发现早干预,并通过多学科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能最大程度减轻疾病影响。
如需要了解帕金森“手术治疗”可以通过评论区留言咨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