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京都市区西北郊的朱山南麓,坐落着一座龙安寺,因独特的石庭闻名。1994年12月15日,作为古都京都文化财的一部分,龙安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个”
2025年4月18日中午,游览完金阁寺景区后,我乘坐公交车前往西南约1.2公里处的龙安寺。在车站对面,登上小山坡,迎面就是山门,购票进入寺院。1450年,在德大寺家别墅的基础上,细川胜元创建起龙安禅寺。在“应仁之乱”中,寺内建筑大多被烧毁。
走进山门,顺着参道,环绕寺院一圈儿,依次参观方丈庭院、西源院、纳骨堂等。这里以宽阔的镜容池为中心,主要建筑坐落于池岸的北侧,背山面水,逐渐升高。
1499年,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重建龙安寺。1797年,方丈堂、佛殿、开山堂等被烧毁,经过多次改建后,形成现在的格局,漫步于龙安寺,树木遮天蔽日,将建筑全部都掩盖起来,只露出若隐若现的屋顶。
在寺院的北部区域,以方丈庭院为核心,两侧分布着库里、书院、昭堂、佛殿等建筑,通过回廊,连为一体。拾级而上,来到库里,这里是方丈庭院的入口处。
脱下鞋子,进入室内,在昏暗的灯光中,行走于木质地板,迎面的屏风上写着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穿过库里的走廊,向西来到方丈殿,游客们都整齐地坐在台阶上,欣赏眼前一片空地上摆放的几块大石头。这就是著名的“石庭”了!这有什么好看的呢?
石庭位于方丈殿南侧,修建于室町时代末期,出自特芳禅杰等僧人之手。石庭呈长方形,三面都是矮墙,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0米。在白砂铺砌的地面,没有种植一草一木,只有大小不同的15块石头。用心凝视,静心冥想,感受“枯山水”超越万物的意境。
在方丈殿的本堂内,东西并排着三间房室,四周的屏风表面描绘着《云龙图》,水墨绘画,气势磅礴。这几幅《云龙图》均为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的作品,总共描绘了八条姿态各异的巨龙,腾云驾雾,翻江倒海,怒目圆睁,张口嘶鸣。
这八条龙象征着佛教护法的八部天龙,也被称为“天龙八部神”。八条龙的个性鲜明,有善有恶,有正有邪。但是,听闻佛法后,受到佛教化,成为佛教的护法神。
这幅《云龙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跟南宋画家陈容所绘的龙如出一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