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况钟治苏州,到任先装糊涂?摸清弊端后,一口气斩六吏
创始人
2025-09-13 20:36:10
0

宣德五年的春天,苏州府衙外挤满了人。老百姓踮着脚往里面瞅,官吏们则揣着心思站在大堂两侧 —— 新来的知府况钟,马上要第一次升堂断事了。

大家早听说这况钟是江西靖安人,之前在礼部当差,没怎么管过地方上的事。尤其是府里那几个老吏,心里都打着小算盘:新来的官大多要么急着立威瞎指挥,要么被咱们哄几句就晕头转向,这苏州的地盘,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果然,升堂的时候,况钟看着挺 “好说话”。有百姓来告差役强征赋税,他没立刻拍板,反而转头问身边的吏员:“这事按规矩该怎么处理啊?” 吏员随口编了个理由搪塞,他点点头说 “听你们的”;还有小吏呈上早已拟好的文书,他扫了两眼就提笔签字,连里面的漏洞都没挑。

连着几天都这样,苏州的官吏们彻底放下心来 —— 看来这况钟就是个没主见的软柿子,以后咱们该怎么捞好处还怎么捞。可他们不知道,每天散堂后,况钟都会把百姓递的状纸、官吏拟的文书仔细翻一遍,还悄悄叫上几个老实的差役,问苏州赋税怎么收、官司怎么判,哪些人在里面搞鬼。

其实苏州这地方,早就成了块 “硬骨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苏州因为之前支持过张士诚,被定了重税,一亩地要交的税比别的地方多好几倍。可就算这样,老百姓交的税还到不了朝廷手里 —— 各级官吏层层克扣,有的把好田报成坏田,自己吞了差额;有的收税时故意用大斗,多出来的粮食全进了私囊。

之前朝廷派来的知府,不是被这些吏员联手挤走,就是干脆同流合污。《明史・况钟传》里就写,苏州之前的几任知府,“率以不称职罢去”,没一个能撑过两年。况钟来之前,明宣宗特意召见他,说 “苏州赋役繁重,吏胥贪猾,朕深知其弊,特命尔往治之”,还给了他 “便宜行事” 的权力,意思是遇到难搞的事,他可以自己做主,不用事事上报。

况钟心里清楚,这些吏员在苏州盘根错节几十年,要是一上来就大刀阔斧改革,肯定会被他们抱团抵制。所以他才故意 “装糊涂”,一方面让这些人放松警惕,露出马脚;另一方面,他也在暗中收集证据 —— 谁扣了多少税,谁判错过官司,谁收了百姓的好处,他都一笔一笔记在本子上。

过了一个多月,况钟觉得时机到了。这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升堂,可脸色比平时严肃多了。他先叫过一个姓王的吏员,问:“上个月东门外张家交的税,为什么比账本上少了三成?” 王吏员心里一惊,嘴上还硬撑:“大人,那是因为张家的田遭了灾,按规矩得减免……”

没等他说完,况钟 “啪” 地把一本账册扔在桌上:“我查过了,张家的田根本没受灾!你把少交的税吞了,还敢在这骗我?” 接着,他又点了五个吏员的名字,把他们贪赃枉法的证据一一摆出来 —— 有的收了罪犯的钱,把死罪改成了流放;有的借着修堤坝的名义,挪用了朝廷拨的银子,结果堤坝没修好,去年发大水冲了十几个村子。

这六个吏员吓得 “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想要求情,可况钟没给他们机会。他当着所有百姓和官吏的面说:“苏州百姓受够了你们的欺压,朝廷也容不下你们这样的蛀虫!” 当即下令,把这六个罪大恶极的吏员拉出去斩首。

消息传出去,苏州百姓都拍手叫好,《吴郡志》里记载,当时 “民皆大悦,呼为况青天”。而其他官吏也吓得不敢再胡作非为 —— 他们没想到,这个看起来 “糊涂” 的知府,其实比谁都清楚里面的门道,下手还这么狠。

斩了六吏之后,况钟没停下脚步。他知道,光靠严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苏州的弊端还得一点点改。他重新核对了苏州的田亩,把之前被官吏隐瞒的好田都登记在册,让赋税分摊更公平;还上书朝廷,说苏州赋税太重,百姓实在扛不住,请求减免,最后朝廷真的把苏州的税减了近四成。

另外,况钟还特别重视百姓的官司。之前苏州的吏员经常故意拖延官司,逼百姓花钱打点,有的案子拖了十几年都没判。况钟规定,不管大小官司,都要在七天内处理完,要是哪个吏员敢故意刁难,马上重罚。他还经常亲自下乡,听百姓说心里话,有的百姓没文化,不会写状纸,他就叫人帮忙记录,从不嫌麻烦。

后来况钟在苏州当了九年知府,期间因为母亲去世,按规矩要回家守孝,苏州百姓听说后,几千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让他继续留任。明宣宗破例同意了,这在明朝历史上都很少见。《明实录》里说,况钟离任的时候,苏州百姓 “老幼攀辕,涕泣不绝”,还有人画了他的画像,挂在家里供奉。

现在想想,况钟的 “装糊涂” 其实是一种智慧。面对复杂的局面,他没有急着表态,而是先摸清情况,收集证据,等时机成熟再果断出手,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这种 “先调研后行动” 的做法,放到现在也很有用 —— 不管是管理一个团队,还是处理一件棘手的事,多观察、多了解,总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而且况钟不仅敢严惩腐败,还会想办法帮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知道光靠杀几个人不够,还得从制度上改,让赋税更公平,让官司更好办,这样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这种既敢 “破” 又能 “立” 的治理思路,直到现在都值得借鉴。

话说回来,要是你遇到像苏州这样复杂的情况,身边都是想蒙骗你的人,你会像况钟一样先 “装糊涂” 收集证据,还是一上来就直接出手呢?评论区里说说你的想法吧。要是喜欢这类历史故事,也别忘了多关注,以后还会讲更多古代官员治理地方的趣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抓... 在感情里,很多女生都陷入过这样的误区: 以为只要掏心掏肺对他好,包揽他的生活琐事,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原创 上...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谈到上海的寺庙,很多人脑海中会立刻浮现静安寺、龙华寺和玉佛寺等知...
“通达四海 一见倾‘承’” 通...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祁鑫 实习生 孟繁茜)随着沈白高铁通车进入倒计时,吉林省通化市与河北省承...
大暴雨!10级以上雷暴大风!下... 今天(9月13日),我国强降雨范围有所缩减,不过湖南、贵州、云南一带仍有大到暴雨出没,局地大暴雨。未...
武汉“红马甲”注入青春能量,中...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 通讯员 赵婧 九月的武汉,秋意渐浓,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内却热度不减。9月12日,...
原创 四... 好的,我已根据你的要求对文章进行了改写,保留了中心思想,调整了顺序,增加了原创度,并在结尾做了点题和...
以“长城与黄河”为名 山西忻州... 中新网忻州9月13日电 (任丽娜)长城不语阅千载,黄河有声话故乡。9月11日至13日,以“忻见未来 ...
原创 非... 说起非洲的红泥族,其实他们正式叫希姆巴族,主要住在纳米比亚北部那个干燥的昆烯地区,还有一部分在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