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大中医肿瘤医院门诊部的蒲忠勇主任认为,饮食是防癌抗癌路上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中医有云:“人有胃气则存,无胃气则亡”,充分体现了饮食对维持生命机能、助力疾病康复的重要性。在临床诊疗中,蒲忠勇主任也常遇到患者家属咨询:“化疗副反应太严重,想给患者补补,该吃点什么才好?”
蒲忠勇主任强调,对癌症患者而言,“吃得下饭” 是首要前提 —— 只有保证基本的营养摄入,才能为身体对抗肿瘤提供基础。而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大大减轻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乏力等不适,帮助化疗顺利推进,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增强化疗效果。那么,化疗不同阶段该如何安排饮食?下面就由蒲忠勇主任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化疗前:补益气血,筑牢身体 “防护盾”
蒲忠勇主任指出,化疗的疗效与患者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营养摄入不足、体质虚弱的患者,不仅化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出现恶心、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的概率也更高。因此,在化疗开始前,及时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相当于为身体筑牢 “防护盾”,能更好地应对后续治疗。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一阶段的核心是 “补益气血、健脾补肾”。蒲忠勇主任建议,日常饮食中可多摄入优质蛋白,比如鸡肉、鸭肉、鱼肉、瘦猪肉、牛肉、豆制品、鸡蛋、牛奶等,这些食物能为身体提供合成气血的原料;同时搭配红枣、山药、芝麻、龙眼肉、菠菜等药食同源的食材,进一步滋养脾胃、补充元气。若想加强调理效果,还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黄芪、人参、当归、枸杞等传统补益药材炖煮鸡鸭或煲汤,既能提升口感,又能更好地发挥滋补作用。
二、化疗中:辨证施膳,针对症状选对食物
蒲忠勇主任从中医理论分析,化疗药物对人体而言属于 “外邪侵袭”,容易耗伤体内气血、扰乱脏腑功能,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因此,化疗期间的饮食不能 “一刀切”,需根据患者出现的具体症状,针对性调整 —— 即 “辨证施膳”,才能既缓解不适,又避免加重身体负担。
此时饮食需以 “清热生津、补充津液” 为主:坚决避免辛辣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蒜等)和油炸食品(如炸鸡、薯条),以免加重内热;多吃新鲜蔬菜(如冬瓜、黄瓜、番茄、生菜)和水果(如苹果、梨、葡萄、猕猴桃),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缓解口干、通便;若口腔溃疡疼痛明显,还可适当食用银耳羹、莲子羹等软糯的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三、化疗后:新鲜为主,助元气恢复防复发
化疗结束后,患者体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肝肾亏损,此时饮食的核心是 “滋养元气、促进恢复”,同时为预防肿瘤复发打下基础。蒲忠勇主任建议,饮食上以 “新鲜、天然” 为原则,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的摄入;肉类、蛋白质的选择仍以优质、易消化为主,比如鱼肉、鸡肉、豆制品等。
烹饪方式也需特别注意:尽量避免腌制、熏制、油炸、烧烤等方式,这些做法不仅会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增加身体代谢负担;优先选择蒸、煮、炖、炒等清淡做法,最大程度保留食物的营养。
蒲忠勇主任还推荐了几类适合化疗后食用的 “抗癌食材”:洋葱、茄子、萝卜、芹菜、豆腐、茭白,以及香菇、蘑菇、猴头菇、木耳等菌类,还有海蜇、海带、海参、紫菜、带鱼等水产品 —— 这些食材不仅营养丰富,还含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消化能力选择食用。
蒲忠勇主任温馨提示
蒲忠勇主任最后强调,饮食调理是癌症治疗的 “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规范的医疗治疗。患者和家属在调整饮食时,若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比如 “患者有糖尿病,能不能吃桂圆?”“口腔溃疡严重,哪些食物能吃?”,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真正发挥饮食的 “助抗癌”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