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庆勇经方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
创始人
2025-09-17 16:43:57
0

原创 何庆勇经方

2025年09月17日 06:31 河南

少阴病论治抑郁症

本周与您分享的是:何庆勇教授的经验类文章系列——基于《伤寒论》六经辨证,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相关经验。

关键词:少阴病;抑郁症;麻黄附子甘草汤;心肾阳虚;温振心肾

论文摘要

少阴病提纲证“但欲寐”与抑郁症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一致,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与抑郁症病情变化时间一致,故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

少阴心肾阳虚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一方面,心肾阳虚,脾阳亦虚,神机失养;另一方面,阳虚生湿,阳气郁遏,神机不振。

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主方,可补阳养阳、温振心肾、温脾祛寒,以养神开郁;又能宣肺利水、宣阳达闭、透邪外出,以畅达神机。临证用药应重视药物炮制、剂量、煎服法,根据患者症状灵活合用其他经方。

研究背景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且可能致残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多种独特的症状组合,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情绪低落 或悲伤感,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严重者出现睡眠障碍、躯体功能障碍等行为[1]。 抑郁症给患者带来显著痛苦,具有较高复发率,全球患病率约为5%[2],其中老年人群为13.3%[3],是公共卫 生的主要负担之一[4]。目前,西医治疗抑郁症通常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5],但具有一定局限性,如治疗有效率较低、费用过高、存在多种不良反应等[6]。中医治疗抑郁症具有减轻西药不良反应、避免药物依赖、改善患者症状并消除病耻感等优势[4]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不寐”“百合病”“脏燥”“梅核气” 等范畴,目前多采用脏腑辨证从“郁证”角度论治抑郁症,气机郁滞尤其肝气郁结为核心病机[7],但无法完全解释和缓解抑郁症患者的诸多症状。

《伤寒论》六经辨证结合人体正气强弱,病因属性,病势进退缓急等因素,判断病位、证候性质与特点、邪正消长趋向,从而决定立法处方[8]。临床中六经辨证不仅为外感病的诊治提供了指导,也对内伤杂病的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从少阴病提纲证“但欲寐”与抑郁症核心症状“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相一致、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与抑郁症病情变化时间相一致等角度出发,探讨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病机和治法,阐述以麻黄附子甘草汤为主方的临证用药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思路和方法。

少阴病病机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脉微细”的病机提示:

此为少阴病提纲证。少阴为心肾水火两脏之所主,心主血属火,主神明藏神,肾主水藏精,内寓真阴真阳。病至少阴,心肾阴阳俱衰,水火不足,故而脉微细。《脉经·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描述“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伤寒论浅注·辨少阴病脉证篇》有“少阴之脉象,其脉薄而不厚为微,窄而不宽为细”;《医宗金鉴·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上)》认为“少阴受邪,则阳气微,故脉微细也”;刘渡舟指出,脉微为阳虚,脉细为阴虚,“微”在前而“细” 在后,体现了虽阴阳两虚,而以阳虚为主[9]。

“但欲寐”的病机提示:

少阴心肾阳虚,心神失养,精气俱衰,故“但欲寐”,患者呈精神萎靡、似睡非睡状态。《说文解字·㝱部》解释“寐,卧也”。《伤寒论浅注·辨少阴病脉证篇》有“少阴之病情,其病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神志昏愦,但见其欲寐”。《医宗金鉴·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上)》注:“卫气行阳则寤,行阴则寐,少阴受邪,则阴盛而行阴者多,故便欲寐也。”《伤寒经注·少阴温散第十》有“邪入少阴,则阳气微弱,不能自振,故但欲寐也”。刘渡舟认为,“阳气既虚而阴邪必盛,阳主寤而阴主寐,故其人精神委靡,神情淡漠,昏昏沉沉”[9]。

总之,心肾阴阳俱虚是少阴病本证的核心病机,其中以阳虚为主,阳气的盛衰在少阴病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中占据重要地位。

心阳虚衰,神机失养,筋脉不濡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心以阳气为用。《医学真传·头痛》言:“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火之阳,日也。”《血证论·脏腑病机论》言:“心为火脏,烛照事物,故司神明。”《灵枢·本神》有“心藏脉,脉舍神”。

心为阳中之阳,行血脉以养神,神舍于心。心阳虚衰,则无力鼓舞心搏、温通血脉,心血不能上达头面、充养脑髓,阳不养神,则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故抑郁症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空虚、无望、流泪等抑郁心境。阳不养筋,阳气无法促进津精蒸腾滋养筋骨,则患者出现抑郁症躯体化症状,如四肢酸痛,灼热、瘙痒、麻木、蚁走感等皮肤感觉异常。

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神机疲怠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天地万物生长及人体生命不息皆由乎阳气,阳气的温煦、护卫、御邪、推动等作用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若日不明则天地昏沉,阳不固则人寿夭折,即《景岳全书·传忠录·阳不足再辨》言“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在人体以肾阳(命门)更为重要。抑郁症患者常自我评价过过低、自责、有过度或不恰当的内疚感,与《灵枢·经脉》“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所述足少阴肾经所主之病描述相符。《灵枢·本神》有“肾藏精,精舍志”,肾精充养,则意志坚定;若肾精不足,则意志脆弱,生活态度悲观消极;抑郁症患者少阴肾虚,故而出现意志消沉,对未来感到绝望。

脾阳不足,脾失健运,脾不藏意

少阴心肾阳气虚衰,脾阳亦不足。《证治汇补·胸膈门·消渴》载“五脏之精华,悉运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阳根于肾阳,脾阳赖肾阳温煦而生化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之气血盈亏由脾之盛衰决定。抑郁症患者少阴心肾阳虚,脾阳亦虚,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故患者出现食欲和体质量降低或增加。《素问·宣明五气篇》有“脾藏意”,“意”有记忆和思维两方面含 义。脾阳不足,气血生化无源,精不足髓海不充,故抑 郁症患者记忆力下降,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集中注意和持续注意能力下降,难以作出决定。

阳虚生湿,阳气郁遏,神机不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具有气化之无形,阴气具有滋生之有形的特点。阳气的推动、激发功能可促进津液的代谢和输布。

“阳化气”功能不足是导致水液代谢停滞、水湿内生的关键环 节,阳气不到之处即湿浊阴凝之所。少阴为水火之脏,少阴心肾阳虚失运每易动水,肺、脾、肾三脏水液代谢功能失司,痰湿凝聚,浊邪内蕴,进而局部阳气郁遏, 肺气郁闭,致神机不振。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可见,阳气亏虚是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因素,阳虚致水湿内生,进而阻滞阳气,神机不振是抑郁症发病的直接因素,恢复机体促阳化气功能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

少阴病欲解时与抑郁症病情变化时间一致

《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言“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从子至寅上是子、丑、寅3个时辰,正是阳气渐生之时。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人体阳气变化与天地间太阳运动变化一致。一方面,抑郁症患者其抑郁心态呈现晨重暮轻、昼重夜轻的变化[10],往往由于少阴心肾阳气不足,在少阴病欲解时内,阳长阴消,阳进阴退,少阴得阳生之气,有助于消除全身阴寒之邪,寒退则病可解。另一方面,抑郁症患者抑郁悲观的情绪常伴随睡眠障碍,其典型特点为早醒2~3h,醒后不易再寐,常发生在“子至寅上”。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在少阴病欲解时内减轻或加重,其原因在于子时至寅时,少阴心肾阳气得生,正邪阴阳交争,正气处于优势则病减,正气处于劣势则病进。

“阳化气”功能不足是导致水液代谢停滞、水湿内生的关键环 节,阳气不到之处即湿浊阴凝之所。少阴为水火之脏,少阴心肾阳虚失运每易动水,肺、脾、肾三脏水液代谢功能失司,痰湿凝聚,浊邪内蕴,进而局部阳气郁遏, 肺气郁闭,致神机不振。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所言“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可见,阳气亏虚是抑郁症发病的根本因素,阳虚致水湿内生,进而阻滞阳气,神机不振是抑郁症发病的直接因素,恢复机体促阳化气功能是治疗抑郁症的关键。

少阴心肾阳气虚衰,脾阳亦不足。《证治汇补·胸膈门·消渴》载“五脏之精华,悉运乎脾,脾旺则心肾相交”,脾阳根于肾阳,脾阳赖肾阳温煦而生化精微;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心之气血盈亏由脾之盛衰决定。抑郁症患者少阴心肾阳虚,脾阳亦虚,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故患者出现食欲和体质量降低或增加。《素问·宣明五气篇》有“脾藏意”,“意”有记忆和思维两方面含 义。脾阳不足,气血生化无源,精不足髓海不充,故抑 郁症患者记忆力下降,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集中注意和持续注意能力下降,难以作出决定。

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临床心得

麻黄附子甘草汤为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主方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为治疗少阴伤寒,即太少两感之证的主方之一,其针对患者素体阳虚、复受外寒之证,具有温经解表功效。因发热二三日,相较于“始得之”病程更长,正阳更虚;若患者无呕吐、下利 等虚寒里证,仅有表邪直中少阴,此时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可发微汗而温肾阳。临床中其应用远超过太 少两感证范畴,笔者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是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的主方(见图3)。抑郁症患者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白天昏昏沉沉或嗜睡,脉微细,可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

补阳养阳,温振心肾,温脾祛寒,养神开郁

麻黄附子甘草汤从少阴论治抑郁症,体现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治则。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本草汇言·草部》称其“乃命门主药”,能上助 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药理研究表明,其可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肾阳虚的状态,治疗少阴病但欲寐之症[11] 。甘草甘能补虚,不仅补脾胃不足而益中气,且可补益心肺之气,《神农本草经·上品》言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麻黄可振奋阳气,使阳气出表运转,以调神、提神。全方温补心脾肾之阳气,阳气充足则神得养而阴翳自消。

宣肺利水,宣阳达闭,透邪外出,畅达神机

麻黄附子甘草汤能温阳养阳以振奋阳气,同时有通阳宣阳、透邪达闭之功[12]。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既体现了助阳发汗,使邪从汗解,又体现了使水邪从小便去的法则。给邪气以出路,则气机顺畅,神机畅达。麻黄具有拟肾上腺 素作用,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有强心、升压、抗嗜 睡疲劳等作用[13];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 用[14] 。麻黄、附子一散一补,固本通阳,则病去而不 伤阳气。全方温散之中有和意,阳气得运则阴翳自化。

关注药物炮制,重视药物剂量

《伤寒论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言:“(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二两,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笔者临床使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抑郁症,遵仲景原意,用麻黄、炮附子、甘草。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较强,经蜜炙炮制后,辛散作用缓和;故宜用生麻黄,以其辛散之力开宣肺气,透邪利水,解郁达闭。附子有毒,仲景提出“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故宜用炮附子温补心脾肾之阳,散寒除湿,养阳解郁。原文为“甘草二两 炙”,但笔者认为《伤寒论》之炙甘 草为现今生甘草。《说文解字 ·炙部》有“炙,炮肉也。 从肉,在火上”,且“炙”亦有烘烤、烧灼、曝晒等意。《神农本草经·上品》言甘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其只提出晒干之意,无炮制方法的叙述。且蜜制甘草最早的应用出现在《千金翼方 ·阴病第八》有“治阴头生疮方:蜜煎甘草,涂之即瘥”,故笔者认为用生甘草更符合仲景之意。

《医林改错·怀胎说》有“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中药剂量与疗效有密切关系。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剂量为麻黄2~10 g、炮附子3~15 g、甘草 2~10 g。笔者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抑郁症,麻黄、炮附子起始量为9~10 g,炮附子可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以每次增加3g逐步增至20g;甘草可用10~20 g。

注重药物煎煮法和服法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曰:“(麻黄附子甘草汤)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医学源流论·煎药法论》指出:“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临床使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抑郁症,遵仲景原意,煎煮方法为麻黄、附子先煎半小时;去上沫,以防“麻黄上沫令人心烦”,同时注意去上沫时把麻黄药材放回,先煎附子至无麻舌感,口尝若麻舌需再煎半小时,然后加甘草煎煮。

仲景原意为“日三服”,考虑到抑郁症患者“昼不精,夜不瞑”,麻黄附子甘草汤温振阳气,需嘱患者早、午饭后服药,晚饭前后不服药;若需三服,应尽量在下午之前服药,如此方使患者白天精神振奋,晚上安然入睡。对于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在服用麻黄附子甘草汤的同时,可逐渐停服西药,一般每周停用半片抗抑郁药。

麻黄附子甘草汤合用经方治疗抑郁症其他症状

经方之妙,妙在合用。“有是证,用是方”,针对患者其他症状,可选择与其他经方合用。如抑郁症患者有精神萎靡、对事物不感兴趣的表现,但又全身怕热、口干、口苦、胃中凉、便溏,可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合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瓜蒌牡蛎散;若伴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可合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若伴气短,喜长出气,可合用茯苓杏仁甘草汤;若易紧张,常委屈想哭,可合用甘麦大枣汤;若女性患者伴有月经数月一行,可合用抵挡汤;若伴腰酸腿软,口渴,夜尿频,可合用肾气丸

典型医案

患者,女,65岁,2017年11月24日初诊。

主诉:眠差、情绪低落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入睡困难,中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每日断续睡眠3~4h,白日昏昏沉沉,情绪低落,就诊于某西医医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不愿服西药,苦于症状,就诊于我处。

刻下:失眠,需1~2h入睡,睡眠2~3h后醒来,较难再次入睡,每日约断续睡眠3~4 h。日间昏沉,后背脊椎发沉,情绪低落,对事物不感兴趣。无心中烦,无委屈欲哭,大便二日一行,成形,不干不稀,夜尿1次。舌黯红,苔薄黄,有液线,脉沉细。

西医诊断:抑郁症。中医诊断:少阴病;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治以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先煎)12 g,黑顺片(先煎)10 g,甘草20 g。7剂,每 日1剂,先煎麻黄、黑顺片,去上沫,分3次温服,早饭、午饭后半小时各1次,下午3-4时1次。

2017年12月15日二诊:患者服药4 剂即好转,半小时入睡,持续睡眠5~6 h,无情绪低落,并且对事物感兴趣。服用7剂后自行停药半月,现症见睡眠多梦,右侧耳鸣,偶尔怕热。大便每日一行,偏干,夜尿1次。守原方更服7剂。

2017年12月22日三诊:患者现每周有5d正常睡眠,2 d出现失眠,自述较前好转,嘱上方继服7剂以巩固疗效,此后停药。半月后随访无失眠,无情绪低落。

按:本案患者起病3个月,自述无诱因,除睡眠不佳外无明显不适,然其脉细,日间昏沉,后背脊椎发沉,情绪低落,符合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西医诊断为“抑郁症”。笔者认为,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是“脉沉细,白天昏昏沉沉,夜间失眠”,患者睡眠不佳,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无心烦、欲哭等证,脉弦细,白天昏昏沉沉,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的方证,故 辨证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方以麻黄附子甘草汤振奋阳气,《医宗金鉴·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全篇(上)》载:“程应旄曰:脉沉者,由其人肾经素寒,里阳不能协应,故沉而不能浮也……须以附子温经助阳,托住其里,使 阳不至随汗而越。”全方温振少阴心肾之阳,温补之中有辛散。令其日间服用,精神振奋,夜间睡眠即转佳。

参考论文:郝千莹,李平,何庆勇,等.从少阴病论治抑郁症[J].中国中药信息杂志,2025,32(06):173-177.DOI:10.19879/j.cnki.1005-

5304.202411086.

编辑:学生安俊桥

校对:学生李冬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创】国际舞台展风采!胸内科一... 深耕临床研究 彰显中国智慧 近日,全球肺癌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
涨疯了,近四年新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 (ID:hkguruclub),作者:哥吉拉,原文标题:《涨疯了!...
云花、云茶、云咖、云果,云南好... 9月16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与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云...
秋吃白,病不来!收下这份“白色... 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养护肺脏。有句俗语叫“秋吃白,病不来”,今天就和大家分享秋天如何利用“白色食物”来...
每日三场免费看!“淘学企鹅”国... 9月16日,哈尔滨极地公园顺利完成了“淘学企鹅”国庆大巡游首场预演排练。据悉,10月1日至10月8日...
迪士尼等影视巨头将矛头对准“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继年初被爱奇艺起诉侵...
老年人太瘦有危害?医生呼吁:过... 很多人都知道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与超重密切相关,但是,少有人注意...
缓解“秋乏”,“补觉”有用吗?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记者 上官云)你的睡眠质量还好吗?最近,“睡眠时间过于严格或有损大脑”、“吃...
【佑安•医路领航】精细化全程管... 【佑安·医路领航】 【编语】 北京佑安医院公众号推出【佑安•医路领航】专栏,将以消化道出血、肝癌、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