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王者重估:亚盛医药的进化时刻
创始人
2025-09-19 02:38:04
0

新周期,资本对创新药企的“真本事”给予新的定价——既要有亮点产品兑现,还要有未来5-10年商业化潜力的战略储备接续。而整个创新药市场,从制造业估值体系,切换至了聚焦于“产品价值、技术平台溢价”的创新资产估值体系。

说到底,还是产品为王。

当下,正是中国血液肿瘤疗法不同凡响的时刻,新靶点、新技术多面开花。其中,亚盛医药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曲线——“双子星”提前就位:中国首款、全球第二款Bcl-2抑制剂利生妥(利沙托克拉)于今年开启商业化旅程,且海外MDS等重磅适应症进展抢先进入最快轨道,有望快速成为全球“同类最佳”;中国首个BCR-ABL抑制剂耐立克(奥雷巴替尼),也已在循序渐进的商业化节奏中,实现了半年93%的强劲增长。

亚盛医药,随之进入“双引擎”增长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以血液肿瘤“双子星”为锚点,在全球市场做大做深,同时依托全球化视野,推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让短中长期目标陆续兑现。

01 中国血液肿瘤,升起“双子星”

2021年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的上市,是亚盛医药跻身国内血液肿瘤小分子创新药企第一梯队的开始。随着今年Bcl-2抑制剂利生妥的获批,这家公司带着血液肿瘤的“双子新星”,向市场证明了其三大独特性:

高难度靶点的研发能力,在细胞凋亡领域的领先地位,还有从一开始就基于国际市场需求而搭建起的全球化临床布局。

尤其是今年利生妥的快速上市,超出了市场、甚至亚盛医药自身的预期。

首先它快速获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产原创Bcl-2抑制剂。Bcl-2非常难成药,此前市面上仅有艾伯维的维奈克拉一款,上市时间还是在9年前。

再一个,其首个获批适应症——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含BTK抑制剂系统治疗的成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患者,拥有广泛的患者需求。“慢淋”是当下最常见的成熟小B细胞淋巴瘤亚型,发病率在持续上升,BTK抑制剂是对应一线治疗基石药物,但长期持续治疗伴随毒副作用和耐药等问题。利生妥的出现,填补了这一临床空白。

而该产品快速获批的关键,一是优秀的临床数据,出色的安全性,以及更为便捷的给药剂量递增方案,二是的确与未满足的慢淋患者需求相匹配。

维奈克拉的销售规模与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相当,2024年销售额均超20亿美元。而目前,市面上正全力“抗衡”的Bcl-2抑制剂,只有利生妥。

利生妥的半衰期约3-5小时,较维奈克拉大幅缩短,可显著降低肿瘤溶解综合征(TLS)风险——维奈克拉长期存在的问题,且血液毒性发生率更低。

临床方案设计上,利生妥采用了4-6天快速剂量递增策略(维奈克拉需长达5周),提升了床位周转效率,缓解大医院床位紧张等压力。同时,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得以增强,治疗给药水平也更为平稳。

临床试验进展上,利生妥是进度最领先、适应症开展最丰富、且无一例外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Bcl-2抑制剂,而且海外进展更快,前期获得了FDA监管背书,有效助力该产品在国内国外的上市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维奈克拉折戟失败过的“难啃”适应症——MDS和R/R MM上(与临床设计方案有关),利生妥正在超越。

8月18日,利生妥一线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获美国FDA和欧洲EMA批准(与中国CDE同步批准开展),成为目前在国际上唯一正在推进该适应症注册III期的Bcl-2抑制剂,意味着超越了同赛道里的知名Pharma和Biopharma,实现了“赛道抢先”。

此前6月,艾伯维宣布维奈克拉联合阿扎胞苷一线治疗高危MDS的全球III期试验未达到总生存期(OS)主要终点,宣告失败。而在近期,2025年血液肿瘤学会第十三届年会(SOHO 2025)正在召开,会上艾伯维披露了维奈克拉该项试验的具体数据,结果显示,与阿扎胞苷相比,中度和重度MDS患者维奈克拉与阿扎胞苷的联合用药在主要终点——OS方面没有总体差异。

更关键的,该方案存在明显的安全性问题,最常见的 ≥3 级不良事件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阿扎胞苷”方案。

市场认为,这正利好于一直具有明显安全性优势的利生妥。

中高危MDS高发于高龄人群,全球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随年龄呈指数级增长,患者常伴多重合并症且造血储备衰竭,导致其治疗耐受性更低,对药物的安全性要求更高。但现有标准疗法HMA的临床疗效有限,仅约1/3患者可获得治疗反应,然自HMA获批20年来,全球范围内一直没有突破性新药出现。

而MDS对应的市场潜力不可小觑。MDS全球发病病例约16-96万,尤其美国每年MDS新发患者约2-4万人,仅高危MDS预期市场便有十亿美元以上的体量。

去年ASH和今年ASCO年会上,利生妥联合AZA治疗初治MDS的数据显示,其ORR达75%,远高于HMA,显示了卓越的临床获益;且安全性良好。如若获批,MDS治疗范式无疑将像今天的“慢淋”一样被改写。

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在2025ASCO年会上,亚盛医药口头报告的研究为一项全球多中心研究,主要临床研究者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这是国际上首次报告一种Bcl-2抑制剂克服另一种Bcl-2抑制剂耐药的临床研究,意味着利生妥有望在髓系恶性肿瘤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尤其在MDS适应症上,有望率先攻占下患者体量颇庞大的美国市场。

另在复发/难治(R/R)多发性骨髓瘤(MM)上,2023年,艾伯维宣布维奈克拉的III期临床失败了。

而在去年的ASH年会上,亚盛医药口头报告了利生妥治疗R/R MM的阶段性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36例可评估患者中,总反应率(ORR)达63.9%,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达30.6%。另外,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高达9.7月。安全性上,该药在800-1200mg剂量下与其他药物联用时仍呈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均未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这是第一个Bcl-2抑制剂在高剂量下长时间使用的研究报告。

该项研究由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牵头,主要面向美国患者群体。能看到,面向R/R MM患者,利生妥也从一开始便在国际影响力上奠定了基础。

MM是血液肿瘤里的第二高发瘤种,特别是R/R MM的治疗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预后极差,现有治疗方案存在一定局限性。利生妥的冲刺,可进一步丰富和更新该瘤种的治疗选择。

除此之外,当前亚盛医药还在开展利生妥另3项全球注册III期临床研究,整体布局思路是“从后线到一线,从单药到联合”,而且冲的都是血液肿瘤领域的大适应症。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利生妥去年ASH口头报告的MM临床研究是由美国的梅奥医学中心牵头的以美国患者为主的临床试验,今年ASCO口头报告的AML/MDS的临床数据也是面向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临床试验。这些进展都充分说明了利生妥的全球化定位。

到今天,利生妥全球“同类最佳”的潜力已通过越来越多的阶段性成果佐证,更关键的是,基于“单药+联用”的探索,以及Bcl-2靶点本身在实体瘤上的应用潜质,利生妥已经具备“下一代血液肿瘤基石药物”的雏形。

02 破局与造局,一家中国式血液肿瘤企业的进阶

如果说,利生妥深刻诠释了亚盛医药在血液肿瘤、细胞凋亡上“专而精”的攻守之道,在分子、临床设计上的巧妙思维,以及力争拿下全球大药的雄心,那么,“双子星”里的另一产品耐立克,则先行一步,刻画出了一家“中国式”血液肿瘤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做大做实研发与商业化的脉络。

今年上半年,亚盛医药的商业化迎来了一道积极而明确的拐点。

耐立克的两个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1月和2024年11月纳入到国家医保,实现了慢性髓性白血病(CML)耐药全覆盖。双双执行医保目录后的首份财报,便立马看到了亚盛医药的商业化成效。

今年H1,耐立克销售收入为2.17亿元,同比增幅达93%。同期,该药在全国DTP药房和准入医院共达782家,其中准入医院增长47%,医保覆盖和渠道拓展形成了合力。

耐立克在中国市场走的是“自主主导+联合推广”模式,在海外市场则交给知名跨国药企来做,这与公司自身的发展节奏是相互适配的。

面向全球市场,耐立克与利生妥在临床、注册上采用了相似的打法——加速适应症扩大,“单药+联用”同时进行,冲血液肿瘤里需求高发、甚至无药可疑的适应症,且临床数据相继获得了FDA、EMA的监管认可。

在耐立克目前推进的全球临床矩阵里,“费阳急淋”——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号称血液肿瘤领域最为致命疾病之一,在亚太地区具备很高的发病率,市场需求极其迫切,是耐立克商业化征程中的突破型适应症。

而站在另一视角,耐立克销售增长强劲,说明该药的确切中现有临床痛点,改变了现有临床实际治疗现状。海外的商业化合作伙伴是昔日的直接竞争对手武田,就是最好的背书。

现在来看,亚盛医药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商业化基础和信心。叠加利生妥自2025年下半年起的放量,这家公司已经踏上了自身“商业化2.0”新阶段。这一阶段,亚盛医药决定在利生妥上大力自建商业化团队,足见其对未来的充分信心。

商业化是离不开研发的。

从耐立克到利生妥,亚盛医药的研发风格都一脉相承:

  • 只做原创,避开同质化竞争,形成全球竞争力;
  • 高度去风险,力抓先发窗口期;
  • 确保未来5-10年都有较可观的商业化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恰好契合当下国际化重大合作的先决条件。

同时,持续的研发,也离不开商业化的反哺,叠加多元化、稳定的融资能力。

在“自建+合作”的模式下,亚盛医药逐渐向盈利验证拐点迈进。同时,把握市场窗口,其在资本层面的动作与本身价值创造逐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 年初,亚盛医药登陆美股,成为首个先在港股上市,后在美股双重主要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 7月,公司又完成了一轮新股配售,净募资达13.7亿元,为商业化战略和产品研发提供了充分的财务支持。

03 结语

某种意义上,2025年“双子星”的冉冉升起,叠加“临床进展+BD+海外上市”三箭齐发的动作,以及人才、充足资金和全球注册临床布局的同时就位,代表了亚盛医药这家由科学家创立的公司全新发展主线的启航。

主线一,让“双子星”价值陆续释放,让公司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曲线得以强化。

一边,“保稳态”,加速让现有产品已获批适应症范围内的更多患者获益,夯实商业化能力。

另一边,加速立体化的全球临床开发布局,坚持围绕全球开发、全球市场来做临床设计,撬动更大、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主线二,致力于在中国乃至全球血液肿瘤领域奠定领先地位,助力血液肿瘤治疗实现无化疗、将急性血液病“变成”慢性,将慢性的血液病“变成”可停药、无病进展。

对应地,亚盛医药在多领域管线蓄势待发,MDM2-p53抑制剂、EED抑制剂等已在临床推进过程当中,另外,面向实体瘤广阔空间,其潜在全球首个ALK/FAK/ROS1三联抑制剂APG-2449等产品也已经处于注册III期阶段,商业化可期。

围绕这一长线目标,按照亚盛医药董事长、CEO杨大俊所坚定的,一会坚持自身的创新原则,继续打造原创型新药,专注解决临床问题,用优秀的临床数字说话。二是始终围绕创新力这一核心,让战略、组织、人才、资金资源,围绕创新力这一核心,做迅速的匹配和动态优化,以确保长期价值。三是提速全产业链布局,构建全球产业基地与生产供应,这是在为全球商业化的长远运营,提前奠定产业化承接的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第二届数智健康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2025年9月13日-14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中国疾病...
原创 河... 标题:河南农村这种面食吃起来发酸有怪味美女直播试吃被赞 在河南的某个宁静的农村,有一种面食因其独特...
古老诅咒变身现代救星:这种真菌... 古老诅咒变身现代救星:这种真菌或能拯救生命 你是否听说过关于图坦卡蒙王墓的诅咒?1922年,考古学家...
中国拿什么和世界做朋友?答案藏... 近日,中国苏州名园狮子林与加拿大布查特花园结为友好园。 狮子林是元代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苏州四大名园...
原创 董... 【夏日亲子时光:董璇与女儿的水上乐园治愈记】 (倒叙式开篇) 当小酒窝的观后感作业本合上时,这个充...
广州华康中医医院杜鹏主任:强直... 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典型表现中,僵硬是最常被患者提及的感受之一。很多人发现,早晨起床或长时间静坐后,腰背...
原创 五... 厨房是家的心脏,而集成灶就是这颗心脏的“动力引擎”。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集成灶产品,很多人在选择时容...
“生日快乐”的价签:一首全球传... “祝你生日快乐……”这无疑是世界上被传唱次数最多的英文歌曲。无论是在家庭聚会、餐厅还是电影里,它的旋...
杠杆资金首破2.4万亿 A股高... [ 截至17日,两融余额达到2.4054万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为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