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域旅游·交通先行”战略指引下,张家界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始终面临“景区分散、交通衔接不畅”的旅游痛点。为破解这一难题,张家界市以城景巴士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工程为抓手,通过“串点、连线、成面”的发展策略,构建起“全域、绿色、智慧”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体系,让游客“进得来、转得顺、玩得爽”,为交旅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锚定需求 筑牢交旅融合交通基石
张家界城景巴士交旅融合创新工程项目,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战略的核心交通配套工程,旨在通过强化“三站一场”(火车站、高铁站、汽车站、荷花机场)与国家5A级景区的运输服务衔接,打通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
战略引领
以需求为导向的顶层设计张家界拥有武陵源、天门山等世界级景区,但各景区分布较散,传统交通方式存在“换乘繁琐、耗时较长”等问题。为此,项目运营公司紧扣游客“便捷出行、深度体验”需求,将交通服务与旅游体验深度绑定,摒弃“单一运输”思维,以“旅游交通服务品牌”为核心,推动交通从“代步工具”向“旅游体验载体”转变,为全域旅游发展搭建起高效交通网络。
资质保障
双许可夯实合规运营基础。项目前期已成功获颁县级班线运输许可及全市城景旅游客运专线许可,成为张家界首个具备全域城景旅游客运资质的项目。依托双资质保障,项目稳步开通5条核心景区专线,实现“从城市中心到景区入口”的直达服务,具体线路包括:市城区—武陵源(森林公园东门)、市城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南门)、 市城区—大峡谷、 市城区—江垭、市城区—七星山。
网络构建
“三站一场”无缝衔接景区。项目重点强化“三站一场”与景区的衔接效率:在高铁站、机场等枢纽站点设置城景巴士专属停靠区,实现“下高铁/飞机即上巴士”;根据航班、高铁班次动态调整巴士发车频率,高峰时段每30分钟一班,平峰时段每1小时一班,彻底解决游客“落地难、换乘累”的问题。
定制化、绿色化、智慧化赋能交旅体验
项目打破传统客运模式局限,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从服务、技术、协同三方面打造交旅融合新样板。
定制客运
“湘悦行”激活出行便利。 依托“湘悦行”定制客运平台,项目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游客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查询班次—选择线路—在线购票—生成乘车码”全流程操作,无需现场排队;针对团队游客,还提供“上门接送、专属班次”定制服务,满足不同客群需求。平台还实时推送车辆位置、到站时间等信息,让行程规划更精准。
绿色智慧
构建高效低碳服务链项目践行“绿色交通”理念,投入的城景巴士均为新能源纯电动车型,零排放、低噪音,既契合张家界生态保护需求,也为游客提供舒适乘车环境;同时,巴士内部配备USB充电接口、景区导览语音播报系统,将“乘车过程”转化为“旅游预热环节”,让游客在途中即可了解景区特色。
协同联动
政企携手筑牢服务保障项目构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多方协同”模式:市交通运输局负责政策支持与监管,确保线路规划合理;项目运营公司负责车辆调度、人员培训;武陵源区、慈利县交通部门协助站点建设,形成“全域一盘棋”的保障格局。此外,巴士驾驶员均经过“旅游服务礼仪+景区知识”专项培训,既能保障行车安全,也能为游客提供简易咨询服务。
打造交旅融合“张家界样本”
自项目运营以来,6条城景专线累计发送班次超1.2万次,服务游客超85万人次,游客满意度达98.6%,成为张家界全域旅游的“黄金纽带”。 从交通效益看,项目有效缓解了景区周边交通拥堵,减少自驾车辆进入核心景区约30%,为景区生态保护提供了支撑;从旅游效益看,“一站式换乘”让游客平均节省出行时间1.5小时,间接提升了景区游览时长,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消费增长约15%;从品牌效益看,“城景巴士”已成为张家界旅游的“新名片”,多次被游客在社交平台推荐,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0万。
张家界城景巴士交旅融合创新工程项目,以“交通赋能旅游”为核心,通过战略锚定、创新驱动、协同保障,实现了“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耦合。未来,项目将进一步优化线路布局,新增“景区间环线巴士”,探索“巴士+景区门票+民宿”打包服务,持续擦亮“峰林智行 悦游无界”品牌,为全国交旅融合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张家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