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点事啊,至于浑身疼吗?”“就是闲的,找点事做就不难受了”“你是不是故意装病博同情?”这些话,很多被抑郁症躯体化症状缠上的人都耳熟能详。对他们来说,身体上的难受是无比真实的, 头像被箍住一样疼、胸口闷得喘不上气、躺着翻来覆去睡不着等层出不穷的痛苦体验仿佛无尽的酷刑折磨他的心神。可这些感受一旦到了别人嘴里,就成了“矫情”、“戏精”、“装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的具象化体现。
但在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接触的案例中,没有一个躯体化症状是来访者“装出来”的。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咨询师表示,以上症状其实是身体在发出“SOS信号”,是情绪憋在心里太久太深,身体内生系统不堪负担,不得不通过身体“喊出来”,提示已经到了无法坐视不理的警告。它不是主观上的自我折磨那种“想难受”,而是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下的必然反应,根本装不出来。
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能说清这背后的逻辑。人的情绪和身体靠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紧密相连。当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负责调节身体机能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会持续处于亢奋状态,导致皮质醇等激素水平异常。这就像一个总被拧着的水龙头,时间长了,水管肯定会出问题。同样情况反映在身体上,就是睡眠紊乱、身体疼痛、消化异常这些实打实的症状。
比如睡眠问题,很多人觉得“睡不着就是熬夜熬多了导致的生物钟紊乱”,可抑郁症相关的失眠,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导致的。像 5 - 羟色胺水平偏低,会让人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哪怕躺够8小时,白天还是昏昏沉沉。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遇到过不少人,为了睡好试遍了褪黑素、助眠香薰,包括喜闻乐见的所谓喝酒助眠,最终无一例外都没用,折腾一大圈才认识到根源是抑郁情绪引发的躯体反应。
还有身体疼痛,也是最容易被误解为“矫情”、“臆想”的症状。有人总头疼,查了 CT、核磁共振都没发现问题;有人肩颈后背发紧,按摩、拔罐只能略微缓解,没多久就又恢复原状。事实上,这些疼痛不是“装的”,而是情绪在身体里的“投射”。长期压抑的低落、焦虑,会让部分肌肉持续处于无意识的紧张状态,时间一长所产生的肌肉疲劳、僵硬和损伤就通过神经转化为慢性疼痛,最终通过大脑的疼痛信号告诉你身体已经亮红灯了。打个比方,就像你紧张时会不自觉攥紧拳头,时间久了手会酸一样,只是抑郁带来的紧张是“隐形”的,持续时间更长。
更让人无奈的是,这些症状往往“查无实据”。去医院做遍了检查,结果往往都会显示“正常”,医生的诊断逻辑可能也只能说“没病,就是压力大,放松自己,多休息”。但身体的难受不会减少。这时候,连自己都可能怀疑“是不是我真的太矫情了”,叠加上别人的质疑和责备态度,内心的痛苦就会加倍了,因为此时既要承受身体的不适,还要背负“装病”的标签。
青岛飞米粒心理咨询的咨询师说,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能抹杀自己的第一感受。拿不定主意的话,可以试着先做两件事:一是我们常常讲的记录“症状日记”,写下每天什么时候难受、难受时在想什么、做了什么,这样既能帮自己理清情绪和身体的关联,也能在寻求帮助时,让别人更清楚你的情况,让症状显像化并有据可考;二是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两周以上,影响到吃饭、睡觉、工作,一定要去专业机构看看。青岛抑郁焦虑咨询中心就有针对躯体化症状的评估,能帮你区分是单纯的身体问题,还是抑郁情绪引发的反应。
其实说到底,否定别人的躯体化症状,就像否定一个人“肚子疼”一样荒唐,你没经历过,不代表那种疼不存在。抑郁症躯体化症状既不是“小题大做”,更不是“装出来”的,它是抑郁情绪的另一种表达,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而不是被贴上“矫情”的负面标签。
你身边有没有人总说“浑身难受却查不出病”?下次再遇到,或许可以试着说一句“我知道你很难受,要不我们一起想想办法”。这时候一句理解的话,对正在承受痛苦的人来说,真的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正在经历这些症状的人,你的痛苦是真实的,如果暂时找不到办法,慢慢来总会有能帮到你的人。就像青岛心理咨询机构里的那些咨询师,他们见过太多和你一样的情况,知道该怎么帮到你。
你看,连身体都在提醒你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了,就别再忽视那个难受的自己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