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只是影响身材,对健康没大妨碍”—— 这一认知正在被科学研究打破。2023 年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大型研究指出,超重与癌症的关联远超以往认知,尤其是超重年龄越早,患癌风险越高,且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等此前未被关注的癌症,也被证实与肥胖存在关联,这意味着肥胖对癌症的影响可能长期被低估。
该研究以西班牙 260 余万名 40 岁及以下未患癌人群为研究对象,追踪 9 年期间,超 22 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结果显示,成年早期(40 岁及以下)超重或肥胖者,患癌风险显著上升;且超重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出现年龄越小,与 18 种癌症的关联越紧密,甚至从不吸烟人群的头颈癌、膀胱癌,也与超重存在正相关。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海因茨・弗莱斯林因此呼吁,需重新评估超重相关的癌症负担,正视这一被忽视的健康威胁。
为何越来越多人陷入超重困境?多项研究揭示了背后的关键诱因。睡眠方面,《欧洲心脏病预防杂志》研究发现,青少年每天睡眠不足 8 小时,超重 / 肥胖风险会增加 5 倍;饮食上,《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覆盖全球 107 个国家、40 余万名学生的研究证实,每天喝软饮料(≥1 次)的学生比例越高,超重和肥胖率越高。而在中国,饮食结构与就餐习惯的变化尤为明显: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中青年人一周三餐在外就餐比例达 36%,男士每周外餐超 14 次时,肥胖风险激增 80%;6-17 岁男孩每周外餐至少 3 次,超重 / 肥胖风险也会增加 20%。此外,日常体力活动不足,进一步推高了超重几率。
面对超重带来的健康风险,终身保持健康体重成为降低患癌风险的关键,而成年早期预防尤为重要。印度学者发布的女性肥胖管理共识提出,腰围超 80 厘米需强化体重管理,减重应循序渐进:以每周减 0.5 千克为目标,6 个月内减掉原体重的 5%-10%。
饮食调整是基础。中年女性建议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高质量脂肪与高蛋白饮食,严格限制高盐、高糖食物(每日盐摄入<5 克);多吃富含蛋白质、钙、铁及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同时保证每日摄入 20-30 克膳食纤维(源于全谷物、豆类、坚果、蔬果等)。
运动干预同样不可或缺。建议女性每周进行 30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 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也可二者结合;更具体的方案是每日 60 分钟体力活动,包含 3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15 分钟抗阻 / 平衡运动(如瑜伽、太极拳),以及 15 分钟家务或工作相关活动;若时间零散,也可拆分为每日 2-3 次、每次 10-15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从青少年的睡眠管理,到成年人的饮食与运动习惯,控制体重需要贯穿人生不同阶段。唯有尽早重视体重问题,通过科学方式保持健康体态,才能有效降低癌症风险,为长期健康筑牢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