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作为头颈外科领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以韩国为例,过去二十年间,该病的发病率已增长约15倍。在美国,近五年内甲状腺癌也成为增速最快的癌症类型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同样快速增长。该疾病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四种类型,其中乳头状癌占比最高,病程发展缓慢,常被称作“惰性癌”或“温和型癌”,其术后十年生存率超过91%。
由于甲状腺癌好发于年轻女性,而甲状腺又位于颈部这一显著的美学区域,因此,甲状腺手术不仅需实现肿瘤的彻底切除,还应兼顾术后的外观效果,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自信。对于专业的头颈外科医生而言,根治性切除是基础,而如何巧妙融合美容外科理念,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关键。
手术入路的美学设计
目前,甲状腺手术普遍采用“Collar”切口,即位于颈部自然皱褶处的领式切口。该切口利用皮肤的天然纹理,使术后瘢痕更易隐藏,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切口位置的选择需兼顾美观与功能,过高易被衣物暴露,过低则可能因张力过大而形成明显瘢痕,甚至引发瘢痕增生。切口长度依据手术范围可在3至20厘米之间调整。即便涉及侧颈淋巴结清扫,多数情况下仍可通过该切口完成操作,且应避免向后上方延伸,以防形成难以遮盖的瘢痕。
对于肿瘤体积较小、淋巴结转移轻微且对外观要求较高的年轻女性患者,可考虑采用乳晕或口腔入路的腔镜手术,实现颈部“无痕”效果。但需注意,过度追求小切口或颈部“无痕”可能导致术中牵拉过度或大范围皮下分离,增加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的风险。
术中操作的美学原则
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避免粗暴钳夹或大面积电灼。遇到出血点时,应优先使用低功率双极电凝止血,并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周围组织。关闭切口时,应分层精细缝合,包括颈阔肌、浅筋膜、皮下组织及真皮层。尤其是真皮层的缝合,对术后瘢痕的形成影响显著。美容外科强调“无张力愈合”,因此,真皮层的缝合应精准、细致,以降低皮肤张力,促进自然愈合。表皮层无需额外缝合,可通过切口涂胶或敷贴保护即可。
术后护理与美学维护
术后应指导患者使用切口贴减轻张力,避免颈部过度后仰,并防止阳光直射以减少色素沉着。可辅助使用如“瘢痕敌”或“美皮护”等外用药物,帮助抑制瘢痕增生。通常情况下,经过约六个月的科学护理,瘢痕可逐渐淡化至接近正常肤色。对于瘢痕体质患者,可能还需配合药物注射或后期修复治疗。
彭洪医生的术后患者真实照片
专家有话说
在甲状腺手术中,融入美学理念不仅是技术的延伸,更是对患者人文关怀的体现。外科手术应如同艺术创作,既治愈疾病,也抚慰心灵,通过精细的手术设计与术后管理最大限度减少瘢痕形成,提升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是每一位头颈手术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
来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作者: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