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老师,我家女儿现在简直像颗‘小炮仗’!上周因为没给她买新裙子,她当众躺在商场地上又哭又闹;昨天让她先写作业再看电视,她直接把作业本撕了,还冲我喊‘你根本不爱我’!她才7岁啊,怎么就这么任性?”一位母亲皱着眉头,手里攥着被女儿撕破的作业本,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焦虑。
大黄蜂老师
大黄蜂老师轻轻接过作业本,温和地说:“孩子任性不听话,往往是‘需求未被看见’或‘表达方式不当’的表现。家长若用强硬压制,只会让孩子更抗拒。关键是要读懂行为背后的心理,用‘理解’引导‘改变’,同时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随后,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引导方案。
第一步:先共情情绪,再处理问题
“孩子闹脾气时,大脑处于‘情绪脑’主导状态,此时讲道理或命令只会激化矛盾。”大黄蜂老师强调。曾有位母亲因女儿不肯吃饭,直接把饭倒掉,结果女儿绝食两天。正确的做法是先接纳情绪,比如:“妈妈看到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想要那条裙子吧?能告诉妈妈为什么喜欢它吗?”一位父亲曾蹲下来和女儿平视,说:“爸爸知道你没买到裙子很难过,我们下次一起选更漂亮的,好不好?”女儿听后,慢慢停止了哭闹,还主动说:“那这次先不买,存钱买更好的。”
第二步:设定‘温柔而坚定’的边界
“理解不等于纵容,家长需要明确规则,同时用温和的方式坚持。”大黄蜂老师指出。比如,当孩子拒绝写作业时,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想玩,但作业是今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我们可以先休息10分钟,然后一起写,好吗?”有位母亲用“选择法”代替命令:“你是想先写数学还是语文?选一个,妈妈陪你。”这种“有限选择”既尊重了孩子的自主性,又坚守了规则,帮助孩子逐渐养成健康的时间管理习惯。
大黄蜂教育
第三步:用‘正向激励’代替‘负面批评’
“孩子更愿意重复被表扬的行为。”大黄蜂老师建议。当女儿主动收拾玩具时,可以说:“你今天把玩具摆得这么整齐,妈妈觉得你特别有责任心!”而不是只说“别乱扔”。一位母亲制作了“星星存折”,女儿每完成一件小事(如按时睡觉、帮妈妈拿东西)就贴一颗星,集满10颗可以换一个小愿望。渐渐地,女儿从“被迫听话”变成“主动做好”,心理上也更健康自信。
第四步:以身作则,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
“孩子的行为是家庭的镜子。”大黄蜂老师提醒。如果家长自己经常发脾气、说话不算数,孩子也会模仿。一位父亲曾因工作不顺对女儿大喊大叫,后来意识到问题,主动向女儿道歉,并和她约定:“以后爸爸生气时会先数10个数,你也试试,好吗?”女儿点点头,后来真的学会了“深呼吸冷静法”。
大黄蜂教育
大黄蜂老师认为,女儿任性不听话时,家长需以共情打开心门,用“温柔而坚定”的边界守护规则,通过正向激励培养健康行为,同时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记住,任性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成长的“信号”——唯有在理解与引导中,才能让孩子学会用健康的方式表达需求,走向更成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