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有癌,嘴巴先知?嘴巴一旦出现4种异样,胃癌或已悄然临近
创始人
2025-09-30 12:44:56
0

在临床上,消化内科的医生常常说一句话:“很多胃部的大问题,其实早就写在嘴里了。”这句话听上去像玩笑,但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胃部的病变往往不是等到出现剧烈疼痛或明显消化障碍才暴露,而是早在口腔就已经发出信号。

尤其是一些胃癌的患者,回头看他们早期的身体状态时,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嘴巴出现过异常。很多人忽视了这些“细枝末节”,以为是上火、吃得太辣或者刷牙不干净,结果等到真正查出来时,病情已经不是早期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胃和口腔看似相距甚远,但在消化系统的结构里它们是一条“通路”,任何一端的异常,都会对另一端产生影响。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慢性炎症到黏膜萎缩,再到肠化生、异型增生,最后才可能演变成恶变细胞。

而在这个过程中,胃液分泌、代谢产物、细菌菌群都会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最先通过口腔体现出来。换句话说,嘴巴是胃部最灵敏的“报警器”。

其中一个最常见的信号就是口臭。很多人觉得口臭只是因为没刷牙或者吃了味重的食物,但实际上,如果是持续存在、漱口也难以缓解的那种“腐败味”口气,就必须提高警惕了。

原因在于,胃部出现慢性炎症或者肿瘤时,消化功能受损,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产生大量硫化物氨气和挥发性有机酸,这些物质随着胃气上行进入口腔,就会形成一种非常顽固的臭味。

而据《中华消化杂志》的数据,约有62%的胃癌早期患者在确诊前半年内,都有持续性口臭的症状。更关键的是,这种口臭往往在刷牙、吃口香糖后也不容易消失,如果伴随食欲减退、腹胀感,就几乎可以确定问题来自胃部,而不是牙齿。

其次,口腔黏膜的异常也是一个重要线索。正常情况下,口腔黏膜是光滑、湿润、颜色淡粉的。但一些胃癌患者在早期就会出现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愈合缓慢,甚至伴随舌头表面发白、糜烂或脱皮的情况。

这背后的原因往往是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异常细胞时产生了免疫反应,同时胃部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维生素B族、铁、锌等营养吸收受阻,口腔黏膜细胞的更新速度变慢。

日本一项针对412名胃癌患者的调查显示,有明显口腔黏膜异常的人群比例接近48%,且出现时间普遍早于胃部疼痛症状两到三个月。在笔者看来,这种表面“无关紧要”的口腔反应,其实就是身体在暗示:内部代谢和免疫状态正在发生变化。

第三个容易被忽视的信号是舌苔的异常。正常舌苔是薄白均匀的,如果突然变得厚腻、颜色偏黄或者灰黑,而且持续时间长,就很可能是胃内菌群和消化液分泌失衡的表现。

当胃黏膜受到肿瘤细胞侵袭时,胃酸分泌常常减少,这会让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同时消化道内的发酵产物上行,也会改变舌苔的状态。

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胃癌患者中有超过七成的人存在舌苔异常,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在确诊前的三到六个月内就已出现。如果舌苔变化伴随着口干、打嗝频繁、上腹隐痛等症状,问题就更不简单了。

还有一个容易被大众忽略的表现是口腔出血或牙龈肿胀。有些人会以为只是牙周炎,但其实这也可能和胃部肿瘤导致的凝血功能紊乱有关。

肿瘤的生长需要大量血管生成,会消耗体内的凝血因子,同时慢性消化道出血也会引发贫血,造成口腔黏膜脆弱,轻轻刷牙就会出血。

如果这种情况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同时伴有贫血的表现,比如脸色苍白、头晕、乏力,就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柳叶刀·肿瘤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早期胃癌患者中,有将近30%的人在诊断前半年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口腔出血问题,其中约15%的人甚至以为是牙龈问题而延误了病情。

总的来说,嘴巴的异常看似“小事”,但对胃部问题尤其是恶性病变来说,常常是最早的风向标。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放在腹痛、呕吐这些明显症状上,可到那时,往往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

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在早期能达到90%以上,但到了中晚期却不到35%。而早期被发现的病例里,有接近一半的人正是因为口腔异常而进一步检查才确诊的。

在笔者看来,这恰恰说明了一个关键:身体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尤其是当它反复出现、难以缓解的时候,千万不要只用“上火”“缺乏维生素”这样的理由去敷衍过去。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点,胃部是消化的核心,二者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当嘴巴出现持久口臭、黏膜异常、舌苔改变、出血肿胀这类现象时,不妨就此做一次胃镜或者幽门螺杆菌检测,因为这些看似“小毛病”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大的风险。

换句话说,很多疾病其实不会无声无息地到来,它们都在以各种方式提醒人们。只是很多人选择了忽视,等到真正疼痛难忍、体重骤降的时候,留给医生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总而言之,嘴巴是身体的前哨,胃癌也不会一夜之间“突然”发生。

当身体用最容易被忽视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时,最该做的不是怀疑自己太敏感,而是学会听懂它的语言。毕竟,越早发现,越有机会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划算的一笔健康投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胃健康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曹静.预防胃病从改善消化不良开始,家庭生活指南,2024-01-15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浙江绍兴地铁发生撞人事故后,有... 9月24日,新黄河独家报道了浙江绍兴地铁2号线发生列车撞上保洁员致多人伤亡的安全生产事故。25日晚,...
减重手术后需要补充哪些营养?为... 减重手术的个案,从术前到出院前,都会被告知需要定期补充营养品,并由医生或营养师讲解应当如何服用。看着...
谁住花间堂还只是去睡觉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闻旅 (ID:wenlvpai),作者:Tniniuo,编辑:Sette1昨天北...
全国近400家门店的西贝为何“... 极目新闻记者 柳之萌 胡秀文 近日,“罗永浩吐槽西贝预制菜”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有网友发现,截至202...
精神心理领域的深耕者 —— 田... 田运华是精神心理诊疗领域的资深专家,曾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同时身兼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
原创 吃... 生活中,免疫力是人体的一道保护屏障,可以说免疫力是我们身体自带的“医生”,免疫力强,身体就会更加健康...
癌症不会传染?医生劝告:别高兴... 深秋的早晨,59岁的李阿姨正在小区花园里锻炼,和邻居们聊到最近热议的健康话题。“听说某某住院了,是癌...
高度近视不能献血?还有哪些事不... 在我们身边,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其中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人群也逐年增加。 关于高度近视,网上流传...
带娃游北京怕踩坑?北京排名前五... 家人们,计划带娃来北京游玩,是不是既期待又担心踩坑?景点选择难、行程安排累、孩子饮食不习惯……这些问...
余春艳:心田细雨静待花开 研究表明,家庭环境与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的家庭教育,尤其是高控制和高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