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庆中秋双节,正是出游好时候,近期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报名参与“夕阳红”老年旅行团,这一“反向组队”现象在旅游市场逐渐显现,引发社会关注与讨论。
据多位有过此类经历的年轻人表示,老年旅行团的“慢旅游”节奏是主要吸引力之一,能让他们摆脱走马观花式的打卡,享受更为悠闲的旅途。旅途中,来自长辈的关照与分享,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温暖。
此外,老年旅行团成熟的线路规划和较高的性价比,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因素。23岁的市民小李向记者坦言,此前自主旅游时,仅行程攻略就耗时数日,交通、住宿等琐事更让他身心俱疲,“感觉比上班还累”。而今年暑假参加的老年团,行程安排合理且留有充足休息时间,导游全程统筹衣食住行,让他“彻底省心,只需安心游玩”。
针对年轻人加入老年旅行团这一现象,其背后反映怎样的社会需求?是否利大于弊?记者已采访了相关游客、旅行社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00后勇闯夕阳红老年团
“被爷爷奶奶当团宠的感觉真好”
清晨七点半,成都某旅行社门口,00后女孩小晴背着双肩包,站在一群拎着保温杯、戴着遮阳帽的长辈中间,身影格外显眼。这是她第一次报名“夕阳红”旅行团,目的地是烟雨朦胧的浙江杭州。
“以前和同学玩‘特种兵式旅游’,凌晨四点爬起来抢门票,一天扎进三个景点,晚上累得倒头就睡。”小晴笑着对比,而这次,导游刚宣布集合时间,老人们就已整整齐齐站在大巴车旁,没有一人迟到。车上,70岁的谢大爷主动把靠窗的座位让给她,还从布包里掏出个苹果:“小姑娘,路上吃,解解渴。”
到了西湖边,小晴跟着老人们的脚步慢下来,不再是步履匆匆的“打卡机器”。听导游讲断桥的历史典故时,还能听见身旁长辈们感叹年轻时的过往;遇到好看的风景,老人们拉着她帮忙拍照,还会认真请教“怎么把人拍得更显年轻”。围桌吃饭时,长辈们总把她当成自家孙女,一人一筷子地往她碗里夹菜,很快就堆成了小山。“这种被妥帖照顾的感觉,就像和家里的爷爷奶奶出门,特别踏实。”
小红书网友“瓜头”与老年团员们准备出发俄罗斯
和小晴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小红书网友瓜头(化名)。今年7月,她报了一个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旅行团,集合后才发现,团里除了自己,全是平均年龄6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但这段旅程的体验却出乎意料地好。“俄罗斯天气冷,我带的衣服不够,他们就把自己的外套、帽子、暖宝宝还有零食都塞给我,特别暖心。”
老年团员教年轻人打太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更让她舒心的,是老人们的自律和守时。“我之前和朋友出游,大家总爱临时变卦,说好了早上8点出发,有人能睡到11点,一天的计划全泡汤。”瓜头说自己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而老年团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长辈们守规矩、“少事儿”,让她直呼这才是“神仙旅游搭子”。
小红书网友“瓜头”与老年团员们准备出发俄罗斯
“跟他们在一起,导游怎么安排行程就怎么走,没人变卦或者提额外要求,也没有同辈间的压力和焦虑,不用刻意找话题陪聊,社恐都犯不起来。”瓜头补充道,而且老人们对网红景点没什么执念,更看重住宿的安全舒适和旅途里有意义的小细节。
在俄罗斯时,瓜头主动帮婆婆爷爷们充当翻译砍价,教她们用简单的英语和外国游客交流。这种被需要、被不停夸奖的感觉,让她整个旅程都活力满满。团里的婆婆们也很喜欢这个给团队带来新鲜劲儿的小姑娘,回国后大家都互相加了联系方式,还约定着下次再一起出游。
“瓜头”与叔叔们干杯
老年旅行团成熟的线路规划和较高的性价比,也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因素。23岁的市民小李向记者坦言,此前自主旅游时,仅行程攻略就耗时数日,交通、住宿等琐事更让他身心俱疲,“感觉比上班还累”。而今年暑假参加的老年团,行程安排合理且留有充足休息时间,导游全程统筹衣食住行,让他“彻底省心,只需安心游玩”。
网友们讲述参与夕阳红老年团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
网友们讲述参与夕阳红老年团经历 图片来源网络
欢笑之外代际矛盾凸显
旅行社:不建议年轻人跟风入老年团
年轻面孔融入“夕阳红”旅行团,带来新鲜感与温暖的同时,代际差异引发的矛盾也逐渐浮出水面,并非所有旅程都如想象中和谐。
小李告诉记者,当时团里还有个年轻女孩与一位婆婆同住一间房。女孩洗完澡后,浴室地板上残留了不少积水,而这位婆婆向来注重整洁,见状十分不满,当即要求女孩清理干净。女孩觉得婆婆小题大做,两人在半夜吵得不可开交,婆婆气得直抹眼泪,一度闹着要提前结束旅程买票回北京。
除了生活习惯的摩擦,消费观念的碰撞也时有发生,参加过老年团的“95”后女孩乔乔曾在景区看到特色手工艺品,当即决定花数千元购买,同行的张阿姨见了连连劝阻,“这东西又不实用,花这冤枉钱干啥?”乔乔觉得自己喜欢就好,张阿姨却认为她“不会过日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不欢而散,之后几天在团里都鲜有交流。
一位从事旅游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老年团通常选择在春秋两季发团,此时正值旅游市场旺季过后错峰出行,机票、酒店价格回落,性价比相对较高。因此,团里偶尔会出现年轻游客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是为了陪伴长辈,有的是看中了老年团的高性价比和轻松节奏,也有人纯粹是出于好奇。但从整体数据来看,年轻人主动加入老年团的情况并不普遍。
而随着近日社交平台年轻人勇闯夕阳红老年团的呼声,该人士建议,年轻人不应盲目跟风选择老年团。首先,老年团的行程设计主要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景点安排较少,部分路线也偏冷门,年轻人往往会觉得“玩得不尽兴”;其次,不同年龄段的人在生活习惯、消费观念上存在天然差异,这些差异很容易在旅途中引发矛盾,影响双方的游玩体验。所以,若没有特殊需求,年轻人最好还是选择全年龄段的旅行团,这样能更好地兼顾游玩体验和同伴契合度。
专家建议:代际融合的新可能
多开发适合的旅游产品
“00后主动加入‘夕阳红’旅行团,这一现象背后,是年轻人旅游消费观念的显著转变——从追求‘特种兵式’的速度与数量,转向对品质与深度体验的追求。”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在谈及这一趋势时表示,老年团固有的慢节奏、重体验模式,恰好击中了当下年轻人对放松休闲的核心需求。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蔡尚伟教授
尽管旅程中难免因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差异产生代际摩擦,但蔡尚伟认为,这一现象更凸显了Z世代与银发族两大群体从“看似不相容”到“存在趋同可能”的积极信号,为文旅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启发。
“老年皆有少年时,少年终有老年日。”蔡尚伟指出,年龄增长是自然规律,青年与老年虽各有特点,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文旅产品设计的关键在于挖掘人性中的共通点。他强调,目前“老少合流”的旅游比例仍需谨慎观察与数据验证,但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这不仅是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更具备深刻的文化建设价值。
“这种自发的、兴趣驱动的‘互助’旅行,本质上是一场双向的交流互鉴。”蔡尚伟分析道,年轻人在旅程中感受长辈的自律与人生智慧,老年人则接触年轻人的新观念与新事物,这种互动能有效推动社会传统的传承,促进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甚至生育观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让人们在旅游中实现文化的彼此浸润。
对于这一现象的未来发展,蔡尚伟充满期待。他呼吁文旅市场顺势而为,开发更多老少皆宜的旅游产品,搭建更多元的文旅消费与文化传播场景,为代际融合创造条件。“通过休闲旅游的形式整合资源,既能增进两代人的理解,更能弥合代际鸿沟,提升交流的有效性与持续性。”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