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经常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重大事件(如心梗、脑梗)发生前,身体常常会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求救”暗号。识别这些微妙的信号,就是在灾难发生前按下“暂停键”。
一、需要警惕的“暗号”
非同寻常的疲劳:近期出现的、无法用劳累解释的严重乏力感,可能是心脏泵血能力下降的信号。
短暂的“小中风”: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视物模糊,但在几分钟或一小时内完全恢复。这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梗死的“最强预警”,必须立即就医!
不典型的疼痛表现:心绞痛并非总是局限于心前区这一典型部位。实际上,它可能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牙痛(尤其是下牙部位的不适)、咽喉部位出现的紧缩感、左肩背部感受到的疼痛,以及上腹部区域的疼痛,这些都可能是心绞痛通过神经传导所引起的“放射痛”,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头晕与昏厥现象:一过性的头晕,即突然感到头部昏沉、眼前发黑(医学上称为黑矇),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些症状可能暗示着大脑供血出现了严重的不足或中断,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警示信号。
心悸心慌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受到心跳紊乱、心慌不安,这种无诱因的、突发性的心跳异常感,很可能是心律失常的表现,需要及时就医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心脏问题。
睡眠呼吸暂停问题:夜间睡眠时鼾声极大,且伴有呼吸间歇性停止的现象,这种情况被称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更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二、中西结合解读与对策
西医建议:
极度重视:绝不忽视任何一次异常症状,尤其是“小中风”症状,即便它已自行缓解。立即拨打120或就医。
全面检查:告知医生所有症状,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头颅CT/MRI等必要检查,寻找病因。
启动二级预防:一旦发现预警信号,意味着你已经进入极高危状态,必须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启动二级预防,一方面规范使用丹红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药物,辅助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病情进展;另一方面同步落实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如调整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酒等),双管齐下降低健康风险。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的 “求救暗号”,本质是 “经络不通、气血逆乱” 的表现:比如 “小中风” 是 “风中经络” 的轻症,莫名疲劳是 “气虚”(气不足以推动血液运行),放射痛是 “不通则痛”(经络阻滞导致疼痛),睡眠呼吸暂停多与 “痰湿壅盛”(痰湿阻塞气道,影响气血运行)相关。
辨证干预:出现信号后,可寻求中医辨证调理,比如气虚者用 “益气” 之法,血瘀者用 “活血” 之方,通过中药、针灸等方式改善气血运行。
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可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功效的中药成分药物如丹红注射液,辅助改善微循环,防止病情进展,尤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时,这类药物能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
三、科学预防与养护
做自己身体的“细心观察者”。记录任何不寻常的感觉,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和血管健康状况。对预警信号的警惕,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健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