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谁谁突然"中风"倒下了,或者谁"心脏病发作"送急诊了。这些突发状况背后,往往有一个共同的"隐形杀手"——心脑血管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保护我们的心脑血管健康。
一、认识心脑血管的"交通堵塞"
想象一下我们的血管就像城市道路,血液就像路上行驶的车辆。当道路出现狭窄或堵塞时,交通就会瘫痪。同样,当我们的血管因为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沉积了像粥一样的斑块)变得狭窄或完全堵塞时,血液无法顺利通过,就会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这种情况发生在脑血管就是脑梗死(俗称"中风"),发生在心脏血管就是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这两种疾病发病急、危害大,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中西医的不同治疗思路
1. 西医:疏通管道,控制风险
西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核心思路可以概括为"解除梗阻、预防并发症"。
l 解除梗阻:通过药物溶栓或手术(如支架植入)的方式,快速恢复血流
l 预防并发症: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如丹红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防止血栓再次形成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起效快,针对急性发作情况效果显著。
2. 中医:调理全身,改善内环境
中医则从整体出发,强调"辨证调理,改善内环境"。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多与"瘀血"和"痰浊"有关,治疗上注重:
l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流动性和血管弹性
l 化痰降浊:降低血液中过多的脂质
l 调理气血:改善全身机能状态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使用丹红注射液等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成分药物。中医治疗的核心优势在于对身体进行整体调理,进而帮助改善长期预后效果。
三、科学预防与饮食调理
预防远胜于治疗,以下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具体方法:
1. 生活习惯预防
l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血管内壁,酒精则升高血压和血脂
l 适当运动: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l 控制体重:BMI保持在18.5-23.9之间(BMI=体重kg/身高m²)
l 保证睡眠:每天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
l 管理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长期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
2. 饮食调理要点
l 低盐饮食: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
l 低糖饮食:限制添加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l 低脂饮食:选择瘦肉、鱼类,避免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
l 多吃蔬果:每天至少5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
l 选择好脂肪:适量食用坚果、橄榄油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3. 定期检查不容忽视
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也应定期检查:
l 血压:至少每季度测量一次,
l 血脂:40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
l 血糖:中老年人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空腹血糖
l 心电图: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定期检查
四、真实案例分享
张先生,52岁,企业高管,平时工作忙碌,应酬多,自认为身体很好从不体检。某天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说话不清,被紧急送医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幸好送医及时,经过溶栓治疗和后期康复,基本恢复了功能。
现在张先生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盐低脂饮食、每天散步40分钟、定期复查。他说:"这场病让我明白了,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
心脑血管健康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长度。通过科学预防、合理饮食和定期检查,我们完全有能力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出发,既注重急性期的有效治疗,也强调长期的整体调理,才能真正做到"血管畅通人长寿"。
下一篇:今日水素:外卖时代的健康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