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漫天。敦煌的鸣沙山,本该是那片寂寞的黄沙,承载千年孤独,像一柄遗忘的剑,静静刺向苍穹。可今年国庆,七天假期刚过一半,它就变了模样。七亿六千五百万人次涌向全国景区,敦煌也不例外。游客如潮水,淹没了沙丘。抬头看去,人头攒动,黑压压一片,比沙子还多。有人爬上山脊,喘息着拍照,汗水混着尘土,脸上是喜悦,却也带着疲惫。远处,骆驼队慢吞吞前行,铃声叮当,像在嘲笑这热闹的荒谬。月牙泉边,泉水清澈如镜,却映不出完整的蓝天,只剩拥挤的影子晃动。
网友们笑称,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全是人。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摆在那,全国出游总花费七千多亿,比去年涨了六点三。敦煌景区日均客流超两万,排队进门要等两小时,沙丘上脚印层层叠叠,踩得沙子都喘不过气。导游小李抹了把汗,对着手机直播:兄弟们,这沙山不是来玩的,是来挤的。远处,一对年轻夫妇,本想牵手看夕阳,结果被人群推搡,勉强挤出个拥抱。夕阳西下,余晖如血,洒在人海中,拉长了无数影子。风起时,沙粒打在脸上,细细的痛,像针刺心底的空虚。
为什么会这样?人啊,总在喧闹中追逐那点自由。假期如昙花,七天一闪,大家蜂拥而出,填补内心的沙漠。就像古人说,沙如人生,多而无常。我们挤破头,只为证明自己活着。可这热闹背后,是孤独的放大镜。沙山本是静默的见证,千年风蚀出洞窟壁画,诉说生死轮回。可如今,人多得像蚁群,吞噬了那份宁静。哲学上讲,这叫欲望的漩涡:越想逃离日常,越陷进更大的牢笼。结果呢?景区关门早了些,敦煌管理方加派人手,分流游客,还推迟了夜游时间,避免踩踏。有人失望离去,有人却在拥挤中找到了意外的温暖——陌生人递来一瓶水,笑说,一起扛吧。
要解决,不妨学沙山的智慧。别总追热门,选条小径,避开人潮。或许去戈壁边缘坐坐,听风声诉说。哲学的钥匙是平衡:热闹是调味,孤独才是主菜。多想想,为什么不把假期拆开,平日里偷点闲,散步自家公园?否则呢?人海淹没的,不止沙山,还有心里的那片清净。挤得越狠,回家越空虚,像喝了沙汤,口干舌燥。
敦煌的沙,最终会风散人去。留下的,是脚印如诗,提醒我们:人生本是场独行,莫让人群遮了星辰。
在人海中寻静,方得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