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眩晕,很多人都有过“天旋地转、站不稳”的经历,尤其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的人,更是频繁受困扰。其实中医里有不少能活血通脉、改善脑供血的中成药,就像“给堵塞的脑血管‘清通道’”,从根源缓解眩晕。但12种药各有侧重,怎么选才对?今天就用大白话讲清楚,帮你找到适合自己的“止晕药”。
一、先搞懂:眩晕多和“脑供血不足+瘀堵”有关
中医认为,眩晕常是“脑血管瘀堵、气血没法滋养大脑”导致的,就像“庄稼缺水会枯萎,大脑缺气血就会‘发晕’”。常见两种核心问题:
- 单纯瘀堵:脑血管被瘀血堵住,脑供血不够,表现为头晕、头痛固定不移,可能伴肢体麻木、耳鸣;
- 瘀堵+虚证:除了瘀堵,还缺气、缺阴、肝肾不足,比如晕的时候没力气、腰膝酸软、晚上睡不着,像“又堵又缺‘营养’,大脑更难正常工作”。
以下12种药,要么侧重“通瘀堵”,要么兼顾“补虚+通瘀”,对照症状选更准。
二、12种止晕中成药详解:适合啥情况?
(一)侧重“单纯通瘀”:适合瘀堵明显、无明显虚证
1. 益心酮片(活血化瘀,宣通血脉)
- 适合谁:瘀血堵在脑窍的人——头晕、头痛、耳鸣,像“脑血管被‘小石子’堵住,气血过不来”,常见于脑动脉供血不足。
- 核心作用:从山楂叶提取,帮着打通脑络,改善脑供血,缓解单纯瘀堵型眩晕。
2. 愈风宁心片(解痉止痛,增脑供血)
- 适合谁:瘀血闭阻脑脉,还伴高血压的人——头晕、肢体麻木、口苦口渴,舌头暗红,像“血管又堵又‘紧’,血压还高”。
- 核心作用:单味葛根制成,能放松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还能辅助降血压,适合高血压合并脑供血不足。
3. 杏灵胶囊(活血化瘀,护脑抗缺血)
- 适合谁:轻度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眩晕——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像“脑血管慢慢变‘窄’,供血跟不上”。
- 核心作用:银杏酮酯制成,能保护缺血的脑组织,降低脑梗死风险,同时改善脑供血。
4. 银杏酮酯滴丸(活血化瘀通络)
- 适合谁:和杏灵胶囊类似,轻度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的人——头晕伴耳鸣、肢体麻木。
- 核心作用:滴丸剂型吸收快,能保护缺血的神经元,还能促进脑卒中后的神经修复,适合需要快速缓解症状的人。
5. 乐脉颗粒(行气活血,化瘀通脉)
- 适合谁:气滞+血瘀的人——眩晕反复犯,还伴头痛、健忘、失眠、心慌,舌头有瘀斑,像“气堵着、血也堵着,大脑双重缺氧”。
- 核心作用:既能通瘀血,又能理顺气机,适合多发性脑梗死恢复期的眩晕。
(二)兼顾“补虚+通瘀”:适合瘀堵伴气虚、肝肾不足
6. 强力脑心康口服液(补益肝肾,活血化瘀)
- 适合谁:肝肾不足+瘀血的人——头晕、头痛、心烦易怒、耳鸣,还伴腰膝酸软、睡不着,像“肝肾‘储备’不够,脑血管又堵,大脑又虚又缺氧”。
- 核心作用:蜂王浆补肝肾,丹参通瘀血,适合神经衰弱合并脑供血不足的眩晕。
7. 心脑宁胶囊(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 适合谁:气滞血瘀的人——头晕目眩、失眠、健忘、心悸,面唇发紫,舌头有瘀斑,像“气不通、血不流,全身循环都慢,大脑自然缺养”。
- 核心作用:银杏叶、丹参通瘀,小叶黄杨行气,适合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眩晕。
8. 山玫胶囊(益气化瘀)
- 适合谁:气虚+血瘀的人——头晕耳鸣、心悸、没力气、不想说话,舌头瘀暗,像“气不够推动血液,血堵在脑血管里”。
- 核心作用:山楂叶通瘀,刺玫果补气,适合气虚体质的脑动脉硬化患者。
9. 心脑康胶囊(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 适合谁:瘀血堵脑窍的人——头晕目眩、阵发头痛(痛处固定),像“脑血管堵得深,连着头窍都受影响”。
- 核心作用:丹参、赤芍通瘀,九节菖蒲通窍,适合脑动脉硬化伴头痛明显的眩晕。
10. 益脑宁片(益气补肾,活血通脉)
- 适合谁:气虚+肝肾不足+血瘀的人——头晕、耳鸣、心慌、健忘,还伴腰膝酸软、没力气,像“气血肝肾都缺,脑血管还堵,大脑‘营养’全面不足”。
- 核心作用:黄芪、党参补气,何首乌、女贞子补肝肾,丹参、地龙通瘀,适合高血压合并脑供血不足的人。
11. 软脉灵口服液(滋补肝肾,益气活血)
- 适合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的人——头晕伴失眠、心悸、气短、乏力,像“身体‘底子’差,脑血管也慢慢变‘硬’,供血越来越少”。
- 核心作用:熟地黄、人参补气血肝肾,丹参、川芎通瘀,适合早期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的眩晕。
12. 心脑欣胶囊(益气活血,化瘀通脉)
- 适合谁:元气不足+瘀血的人——头晕、头痛、心慌、气喘、没力气,像“身体‘动力’不够,血液流得慢,脑血管也堵着”。
- 核心作用:红景天补元气,枸杞子补阴,适合颈性眩晕(颈椎病导致的脑供血不足)、缺氧引起的眩晕。
三、选药3个关键提醒
1. 别只看“止晕”,看根源:比如气虚的人吃了单纯通瘀的乐脉颗粒,可能会更没力气;肝肾不足的人吃了愈风宁心片,可能会加重腰膝酸软,一定要先分清自己是“单纯瘀堵”还是“瘀堵+虚”。
2. 警惕出血风险:这些药都有活血作用,有出血倾向的人(如牙龈出血、流鼻血)慎用;孕妇禁用,以免影响胎儿。
3. 不替代病因治疗:如果是颈椎病、高血压、高血脂导致的眩晕,中成药是“辅助调理”,不能停掉降压药、降脂药或颈椎病治疗,否则眩晕会反复。
四、做好2件事,助晕效果翻倍
- 每天“动一动”:早上或下午散步20-30分钟,适度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帮着改善脑供血,但别剧烈运动(会让血压波动,加重眩晕);
- 别长时间低头:低头看手机、电脑会压迫颈椎,影响椎动脉供血(椎动脉是给大脑供血的重要血管),每低头1小时,抬头活动5分钟,减少颈性眩晕的诱因。
眩晕的调理,关键是“通瘀堵+补不足”——瘀堵重就选单纯通瘀的药,虚证明显就选补虚通瘀的药。12种中成药各有侧重,别盲目跟风吃,最好对照自身症状,或咨询中医师辨证。记住:脑供血不足的眩晕多是慢性问题,坚持对症用药+调整习惯,才能让大脑“不缺氧”,头晕自然慢慢消失。
需要我帮你整理一份“12种止晕药适用症状对照表”吗?这样你下次对照自身情况选药会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