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北京院刘玉莲主任公益义诊活动
清晨的阳光洒在和平西苑社区广场上,一场以“健康中国·服务社区”为主题的公益义诊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团队将优质医疗资源“搬”到居民家门口,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医科刘玉莲主任带来的特色浮针疗法体验区。短短一上午,她以一根小小的浮针,为数十位饱受疼痛困扰的居民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惊喜,更用医者的仁心与专业,在社区里播撒下健康的种子。
“针”到病除:浮针疗法让居民“秒”解疼痛
“刘主任,我这肩膀疼得抬不起来,连梳头都费劲,您看看怎么办?”68岁的王阿姨愁眉苦脸地坐在义诊台前。刘玉莲主任仔细检查后,并未在她疼痛的肩部施针,而是选择在其上臂外侧的皮下轻轻进针,随后以“扫散”手法快速操作。不到两分钟,王阿姨惊喜地活动着肩膀:“哎?真的不疼了!能抬起来了!”周围居民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浮针疗法讲究‘治痛不治痛处’,通过调节肌肉筋膜张力,从根源上缓解疼痛。”刘玉莲一边为下一位患者治疗,一边向居民科普。她手中的浮针细如发丝,进针时几乎无痛感,但效果却令人称奇——一位因腿痛穿裤子都困难的阿姨,治疗后当场迈开步子走了几步,连声感叹:“这针神了!比贴膏药管用多了!”
公益义诊:让“专家号”走进寻常百姓家
“平时挂专家号要排长队,今天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技术,太方便了!”居民李大爷的感慨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作为医院“健康中国”系列活动的首站,此次义诊不仅提供血压血糖检测、中医体质辨识等基础服务,更将浮针疗法、耳穴压豆等特色技术带到社区。刘玉莲主任的义诊台前始终排着长队,她始终耐心倾听每位患者的诉求,甚至蹲下身帮行动不便的老人调整治疗姿势。
“社区里很多老人被慢性疼痛困扰,却因怕麻烦子女或担心费用而硬扛。”刘玉莲主任说,“公益义诊就是要打破‘看病难’的壁垒,让居民早发现、早治疗。”她特意准备了通俗易懂的科普手册,用“肌肉像橡皮筋,绷久了会失去弹性”等比喻,向居民解释浮针原理,现场笑声不断。
仁心仁术:一根浮针背后的医者情怀
“刘主任,您这针法跟变魔术似的!”面对居民的赞叹,刘玉莲主任总是笑着摆手:“这是中医的智慧,也是现代医学的进步。”从业20余年,她将传统针灸与筋膜学理论结合,创新浮针技术,尤其擅长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疼痛。但比起技术,更让她自豪的是患者的信任。
义诊结束时,一位曾因中风后遗症长期卧床的居民家属找到刘玉莲主任,希望她能上门治疗。刘玉莲主任主动留下联系方式,她深知,公益不是一次活动,而是持续的关怀。
健康中国:从社区出发的“最后一公里”
“健康中国不是口号,而是要让每个人感受到医疗的温度。”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在活动中表示。此次义诊共服务居民200余人次,其中浮针疗法体验者超半数,均反馈疼痛明显缓解。
夕阳西下,居民们依依不舍地散去,而刘玉莲主任的义诊故事仍在继续。她的浮针不仅扎进了患者的皮下组织,更扎进了百姓心里——那是一种对健康的希望,对医者的信任,更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