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韩江畔,潮州古城下水门侧。人潮中,辅警蓝银辉俯身跪在下水道口,手中工具在狭窄的大理石缝隙间小心移动。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他却浑然不觉——整整一小时,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凝在那部价值九千元的手机上。
10月2日晚,游客黄先生在下水门附近游玩时,不慎将一部价值9000元的手机掉进下水道,由于下水道大理石盖板缝隙极小,夫妇俩尝试多种方法都无法取出,正当他们准备带着遗憾返程时,在附近巡逻的蓝银辉发现了两人焦急的神情。得知情况后,蓝银辉立刻伸出援手。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尝试,蓝银辉最终将手机完好无损地交到游客手中。“太感谢了!”看着失而复得的手机,游客激动不已,急忙赶到天水路湘桥公安分局古城警务工作站,当场写下一封感谢信,表达对民警不怕脏、不怕累的感激之情。
这是2025年国庆节期间潮州古城的一个切片。随着国庆中秋假期到来,潮州古城迎来一波波旅游高峰,游客数量大幅攀升,但这座“活着的古城”并未被汹涌人潮淹没。相反,民警、街道干部、义警、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迅速集结,在古城街巷间有序流动、密切协作,共同织就了一张充满温情的守护之网。
秩序与温情,在动态中实现平衡
温情的背后是各个环节的精密协作。假期期间,湘桥区太平街道社区居委干部坚守岗位,从公共卫生防控到公共秩序维护,全方位保障游客和居民的旅游体验。
为防控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保障群众健康,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携手开展消杀与入户排查。通过“敲门行动”,深入村民家中和沿街商铺,面对面讲解防蚊灭蚊要点,引导居民做好“门前三包”。
在管理中,“柔性治理”智慧凸显。10月1日晚,广济桥灯光秀结束后,广济门与牌坊街间有商家高音喇叭宣传扰民。太平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冰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联系活动组织负责人和城管执法部门,经耐心沟通和依法劝导,相关人员认识错误并停止扰民。次日,组织者主动换成发放宣传纸方式,一场潜在冲突转化为文化自觉。
面对旅游旺季违规乱象,湘桥干部“快速响应、协同作战”。10月2日晚,湘桥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接到“黑收费”线索,涉事人员林某某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招揽停车业务并收费。该局立即与公安部门启动协同机制,局长张映浩到现场参与笔录工作至凌晨。经查,林某某违反相关条例,执法局对其作出罚款200元、没收违法所得30元的处理决定,并进行批评教育。
罚单不是终点,让古城回归有序与繁荣,群众与游人共享“烟火气”与“文明范”,才是“守护者们”的终极追求。无论是耐心沟通中化解高音扰民的潜在冲突,还是及时出击整治乱象,他们让秩序的刚性框架与温情的人文肌理,在动态中达成平衡。
用身体叙事,“俯身”成为文明新符号
在潮州古城的人潮中,潮州公安民警、湘桥义警等队伍以躬身姿态构筑起流动的平安符号。双节期间,湘桥义警这支民间力量日均80人次俯身于青石板路——从广济门到牌坊街,每日14:00至22:00不间断轮值,服务时长较平日倍增,用身体语言重释古城守护者的当代定义。
10月3日下午,牌坊街开元路口一名小女孩与家长失联,义警黄阳晖与黄庆炜第一时间赶到,他们俯下身,轻声安抚小女孩的情绪,耐心询问家人信息,在巡警大队民警的协助下,将小女孩安全送回父亲身边。同日晚间,在广济门执行人员分流任务时,一位老奶奶焦急求助,称11岁的孙子走失。义警理事黄阳晖及黄庆炜迅速调配人手,部分队员坚守岗位继续分流,其余队员在人群中仔细寻找,最终在江边找到了走失男孩,让祖孙团聚。
类似的事情在假期间的古城不断上演,义警队员俯下身协助推着婴儿车的夫妇顺利通过拥挤路段;弯下腰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调整方向,避免碰撞……他们一次次的俯身、蹲下、弯腰,化作温暖的力量,让游客安心游玩。这些细微的身体语言,将“安全守护”转化为“情感联结”。
广济桥灯光渐暗,最后一批游客散去。民警揉着酸胀的膝盖起身,义警扯了扯被汗水浸透的马甲。这些身体姿态成为解码古城的新符号:民警的“俯身”是服务精神的具象化,义警面对走失小朋友的“蹲姿”传递平等沟通的温度,干部“穿梭街巷”的身影则隐喻着治理重心的下沉。潮州的人格化魅力正替代静态景观,成为更鲜活的文化地标。
古城保护从不是封存旧时光的琥珀。从义警的排班表精确到分钟,到街道干部用传单置换喇叭,再到快速出击整治乱象,我们可以看到,让千年文脉正在秩序与温情的共生中持续搏动。此刻,古城“守护者们”的背影正与牌坊的剪影重叠,在韩江畔写下新的城市寓言。
文、图 | 记者 曾柯权 通讯员 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