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为武功山万亩草甸镀上金边,金顶观景台已聚起数万“追光者”,这个国庆黄金周,萍乡武功山以“文韬武略・科技范儿”的鲜明姿态,凭智慧服务、沉浸体验与生态担当,再度成为全国文旅“顶流”。央视镜头记录下的热闹景象,6万人次单日客流的亮眼数据,印证着这座“户外天堂”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业态创新:科技与文化碰撞“新火花”
国庆期间持续升温的第九届国际帐篷节,成为武功山文旅融合的最佳秀场。全球首款AR智能眼镜让游客在草甸上“触摸星座、穿越银河”,外骨骼机器人体验区里,市民以1元低价就能感受科技助登的奇妙;辣味国潮音乐会上,本土美食与武侠快闪轮番登场,机器狗伴舞更让自然与科技产生奇妙共鸣。
“山上+山下”的全域布局让流量变增量。山顶的科技与自然景观吸引客流,山下花涧里文旅综合体、熙谷小镇组成的消费带同步发力,85家餐饮、住宿业态承接需求,带动周边旅游产品销售额增长近三成,让每位游客在武功山都能找到专属乐趣。
生态共护:绿色发展擦亮“金字招牌”
在追求热度的同时,武功山始终坚守生态底线。景区推出的“智慧绿色文旅共建计划”,将游客徒步里程、垃圾分类行为转化为兑换文创折扣或特色农产品。这种“全民参与式保护”模式,让“云中草原”的生态原貌得以守护,更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硬核服务筑牢保障根基。12个党员志愿服务点遍布景区关键节点,提供咨询引导、医疗救助等“一站式”服务;提前至6:30发车的专线大巴与20余趟夜间专线,实现高铁站与景区的“零换乘”。这份兼顾温度与效率的保障,让游客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山岳景区首位。
赴盛世之约
从入选2025旅游发展创新案例,到单日客流突破6万人次大关;从传统山岳景观到“科技+文旅”标杆,武功山的国庆答卷亮眼夺目。当云海翻涌遇上科技浪潮,当自然馈赠融合文化底蕴,这座世界地质公园正以高质量发展的姿态,书写着中国山岳型景区转型的“精彩范本”。
供稿:区党委宣传统战部
编辑:刘家乐
一审:胡启航
二审:陈思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