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名游客提‘鸡鸣寺’,遭女子怒怼报警:这是在骂我!” 这什么魔幻剧情?那可是南朝首刹、《新白娘子传奇》取景地的千年古寺,怎么就成了骂人话?点进视频看完,我算是开了眼!
事情发生在10月4号国庆旺季的地铁3号线上。
游客王女士一家正商量返程去鸡鸣寺逛一圈,毕竟这朱元璋御题的古刹是南京求姻缘的顶流景点。没等话说完,邻座粉衣女子突然炸毛,“噌”地站起来指着他们吼:“故意说这话暗讽我是吧?我已经报警了!”
王女士一家当场懵圈,赶紧解释只是聊景点。可女子根本不听,对着手机报警时声音都抖:“这家人合起伙来骂我!” 挂了电话还掏出手机录像,连王女士身边的孩子都没放过,脏话飙得停不下来。更离谱的是,面对质疑她还反呛:“那我说你是鸭呢?你乐意吗?” 全车人这才反应过来,她是把“鸡”字往歪处想了。
直到列车到南京林业大学站,女子才骂骂咧咧提前下车,说好的报警也没了下文。事后王女士越想越委屈,怕被恶意剪辑索性自己发了打码视频,还特意强调“南京本地人都知道这是景点,不能因一人否定一城”。
按这逻辑,鸭绿江得改名叫‘江绿鸭’,鸡公山得换叫‘山公鸡’?南京本地人更是替鸡鸣寺喊冤:“咱从小说到大的地名,头回见这么解读的!” 建寺1700年,因名字躺枪还是头一遭,跟侮辱性语义半毛钱关系没有!”
其实鸡鸣寺的名字由来特正经,当年齐武帝游钟山时在此闻鸡起舞,才有了“鸡鸣埭”的说法,后来朱元璋御赐寺名沿用至今。这典故在南京街头随便抓个老人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如今却被硬生生曲解成污言秽语,千年古刹怕是都要气得“显灵”。
说不定她自己或家人从事相关职业,才会对这个字过度敏感。 但再敏感也不能不讲道理吧?把中性地名强行套上恶意滤镜,本质就是把自己的认知偏差当成了别人的行为准则。就像有人说的:“内心越虚弱,越容易把微风当成利刃。”
前有美食博主叫“裴姐”被老板娘当成骂“赔钱货”,后有提“八达岭”被疑暗讽“八婆”,本质都是公共空间里的边界感缺失。这些人张口闭口“这是我的权利”,却忘了权利从来不是伤害他人的挡箭牌。
10月7号警方给出结论,因指控缺乏依据不予立案,但讨论早就超出了事件本身。有人说这是“思维巨婴化”,只认自己的逻辑;也有人担忧:“网络污名化让正常词汇变了味,以后是不是连景点名都得避讳?” 就像网友吐槽的:“再这么下去,以后聊旅游得先查‘敏感词表’了。”
现在去鸡鸣寺打卡的游客都多了个新玩法,对着山门调侃:“寺啊,您可千万撑住,别被人告了!” 而王女士说不求别的,就想要句道歉,可那位粉衣女子早就没了踪影。
下次去南京,我必去鸡鸣寺烧柱香——不为求姻缘,就为给这躺枪的古刹评评理。要是按那女子的逻辑,两个男生聊鸡鸣寺岂不是要当场“社死”?你说,下一个躺枪的会是哪个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