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通过后,美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新的分化与重组。最终,形成了民主党与共和党相对抗的局面。
美国的全国性政党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796年大选中出现了两个主要政党:由汉密尔顿和约翰·亚当斯领导的联邦党,以及由托马斯·杰斐逊领导的民主共和党。联邦党在1800年大选失利后逐渐衰落,并在1816年彻底瓦解。1828年,民主共和党内部出现分裂,一部分形成了民主党,另一部分则演变为辉格党。在此之后,除了1840年和1848年的总统选自辉格党外,长期以来民主党几乎一直掌握总统职位,并逐渐受到南方奴隶主的强烈影响。
1854年,共和党正式成立,其核心目标是反对奴隶制的扩张。这个新党派很快吸收了大量反奴隶制力量,包括原辉格党成员、部分分裂出来的民主党人以及废奴主义者。1860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提出“不让奴隶制再扩展一步”的纲领,并承诺实行保护关税和“宅地法”,即为移民分配免费的土地。共和党的候选人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出身贫寒,出生于肯塔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务农,做过船工、店员、邮差助手,甚至是土地测量员的帮手。凭借勤奋和自学,他掌握了法律知识,后来成为律师。他曾四次当选伊利诺伊州议员,也曾担任过国会议员。林肯坚信美国的民主制度,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扩张,希望借此让奴隶制度逐渐萎缩直至消亡。
林肯质朴的背景和个人品格,再加上共和党明确的反奴隶制立场,赢得了农民、工人、废奴派和资产阶级的支持。1860年1月,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这一结果象征着反对奴隶制扩张的路线正式走上舞台。
然而,南方各州对此极度反感。自1860年12月起,南卡罗来纳等7个蓄奴州宣布脱离联邦,并于1861年2月成立“美利坚联盟国”(即南部同盟),制定宪法并推选“总统”。1861年3月,林肯在华盛顿正式就任总统。4月,南军炮轰萨姆特要塞,战争由此爆发。随后,又有4个蓄奴州加入南部同盟,并将首都设在弗吉尼亚的里士满。
从实力上看,北方明显占优。它拥有全国四分之三的领土,人口2200万,工业产值高达全国的九成以上。而南方人口仅900万,其中还包括350万黑奴,工业水平远远落后。然而在战争初期,南方却凭借充分的战备和较强的军事领导优势占据上风。许多出身南方的联邦将领转投南部同盟,使得南军在开局阶段屡占先机。
林肯政府一开始低估了战争的艰难性,最初的征兵期只有三个月,结果在1861年7月的战役中,联邦军惨败。此后,国会授权林肯扩军,征召50万志愿军,服役期长达三年甚至整个战争。联邦军开始采取进攻战略:实施“长蛇计划”,即海上封锁和沿密西西比河切割南方,同时进攻里士满。战争由此分为东战场和西战场。
到1862年底,南军在罗伯特·李的指挥下在东战场多次击败北军,而在西战场上,格兰特率领的联邦军不断取胜,控制了除维克斯堡和哈得逊港外的大部分密西西比河。与此同时,欧洲列强也对这场战争虎视眈眈,英国甚至一度考虑支持南方,但因工人阶级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
起初,林肯政府将战争目标定为维护联邦统一,避免直接触碰奴隶制问题。但随着战争的推进,舆论和共和党内激进派的压力日益增大。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满足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土地的渴望,激发了他们的参战热情。同年又签署《没收法案》,没收叛乱者财产并解放他们的奴隶。9月,林肯发表《初步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起,叛乱州的奴隶将获得自由;1863年元旦,正式的《解放宣言》发布,明确内战的第二个目标:废除奴隶制。
此后,林肯采取了强硬措施镇压反战势力,并在1863年推行《征兵法》,由联邦直接征兵,大幅扩充军队。同时引入累进所得税,增加富人的负担以支持战争。
1863年,北军在葛底斯堡大捷,彻底扭转战局。同年,格兰特率军攻占维克斯堡,完全控制密西西比河。1864年,格兰特被任命为联邦军总司令,谢尔曼率军攻占亚特兰大,并展开著名的“向海洋进军”,一路烧毁南方腹地。1865年春,格兰特和谢尔曼会师,形成对南军的包围。4月9日,罗伯特·李率军在阿波马托克斯投降,南方军队相继放下武器,持续4年的南北战争终于结束。
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美国的统一,也终结了奴隶制度,标志着美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