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的持续推进,“健康体重”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中医传统疗法到健身运动,市民们正用多元化方式开启健康管理新模式。
在万山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医生正在给市民进行埋线操作,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前段时间体检,检查出来有点偏胖,还有轻微的脂肪肝,医生建议我减肥,就想着尝试一下埋线来辅助达到减肥的效果。”市民宋女士说。
记者了解到,中医埋线减肥是一种穴位疗法,通过将医用蛋白线植入患者皮下,达到调节脾胃,改善代谢,助力肥胖人群科学减重。该治疗项目已开设多年,近一两年又重新“火”出圈,该门诊近期接诊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
“如果患者想达到很明显的减重效果的话,可以搭配口服中药,再通过科学饮食和合理运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万山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田怡双建议道。
除了中医疗法,线下运动场所也迎来“减重热潮”。在铜仁体育馆某健身房,记者看到不少市民正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进行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
“我在接触健身之前,身体弱,经常生点小毛病,但是通过健身以后,感觉身体素质增强了不少,很少感冒这些。”市民熊熙悦说。
“我们的健身房分为无氧区以及有氧区,公司针对运动减重推出了相应的项目。同时,我们还增加了瑜伽操和健身操之类的课程帮助大家塑形。”健身教练段文龙介绍道。
随着群众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万山区通过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用活”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等有力举措,让运动健身成为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全区体育场地面积达43.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8平方米,公共体育馆4个,标准步道达40公里,基本实现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
从中医调理到线下运动场所的完善与运用,越来越多市民正将体重管理融入日常生活,这不仅是对健康的主动奔赴,也让健康活力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区融媒体中心 黄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