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厨房里有一味常见的调料,炒菜、煲汤时放几片,能去腥提香,它就是生姜。但很少有人知道,对糖尿病人来说,生姜还是一味“控糖护肾”的超级食材。
从中医角度看,生姜能温脾暖胃、散寒除湿,不仅能辅助调节血糖,还能保护因糖尿病受损的肾脏。但很多人却因吃法不对,没发挥出它的好处,甚至伤了身体。
下面简单了解一下生姜的核心功效。
一、温脾暖胃,辅助控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若脾阳不足,运化功能减弱,食物中的糖分不能被及时转化利用,就会导致血糖升高。
而生姜性温味辛,能直接温煦脾阳,增强脾的运化能力,让食物中的糖分更好地被身体吸收利用,减少多余糖分堆积,从而辅助稳定血糖。
二、散寒除湿,保护肾脏
糖尿病久了,脾肾阳虚易生湿浊,湿浊堆积在肾脏,会加重肾损伤。生姜能散寒除湿,一方面通过温阳减少湿浊生成,另一方面能推动湿浊排出体外,减轻肾脏的“湿浊负担”,从而保护肾功能。
三、行气活血,改善循环
糖尿病常伴随气血运行不畅,肢体末端易出现循环差、发凉的问题。生姜能行气活血,促进全身气血流通,改善肢体循环。它既减少因循环差导致的并发症,又能让肾脏得到更充足的气血滋养,间接护肾。
下面是生姜的错误吃法,这样吃不仅没好处,还可能伤身体。
1.吃腐烂的生姜
生姜腐烂后会产生“黄樟素”,这种物质有一定毒性,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还可能间接损伤肾脏。
很多人觉得“把烂的部分切掉就能吃”,但黄樟素会渗透到生姜内部,肉眼看不见,糖尿病人本身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吃了风险更高。
2.过量吃生姜
生姜性温,适量吃能温阳,但过量吃会导致“上火”,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糖尿病人多有“阴虚内热”的基础,过量吃生姜会加重内热,还可能刺激血糖波动。
正确做法:糖尿病人每天吃生姜控制在3-5克(约1-2片),不宜多吃。
3.晚上吃生姜
中医有“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有道理。生姜能行气活血,晚上是身体“养阴藏神”的时间,此时吃生姜会扰动阳气,影响睡眠,而睡眠不好会导致血糖升高,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最后,教大家3个生姜的正确吃法:
1.生姜泡水
做法:取生姜3克(1片,去皮切片),用60-70℃温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喝(可加1-2颗红枣,增强健脾效果,红枣要去核,避免糖分过高);
好处:温和温脾,不刺激肠胃,适合早上喝,帮身体唤醒脾胃功能,辅助稳定餐后血糖。
2.生姜入菜
做法:炒菜、炖肉、煲汤时,放2-3片生姜(不去皮,姜皮能利水),和食材一起煮;
好处:既能去腥提香,又能通过烹饪降低生姜的温燥之性,温和调理脾胃,适合日常饮食搭配。
3.生姜泡脚
做法:取生姜10克(3-4片),加水煮10分钟,放温后泡脚(水温40左右,别烫脚),每次泡15分钟,泡到脚微微发红即可;
好处:外用生姜能温通经络、促进循环,改善手脚发凉,间接减轻肾脏负担,适合秋冬季节或循环差的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