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术后并非‘万事大吉’,定期复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 很多患者不清楚复查该查什么,容易遗漏核心项目,错失早期发现复发的机会。” 徐浦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张晖主任(深耕肠癌术后康复与复发监测)指出,肠癌术后复发多集中在术后 2-3 年,通过 “3 项重点检查” 可精准监测肠道及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微小复发迹象,为干预争取时间。
为啥肠癌术后必须定期复查?复发特点决定
张晖主任解释,肠癌术后复查的必要性源于其复发规律:
- 隐匿性强:早期复发多无明显症状,可能仅表现为微小的肿瘤细胞转移(如淋巴结、肝肺转移)或肠道局部病灶,常规体检难以察觉;
- 干预黄金期:若复查及时发现复发,通过手术、靶向治疗等手段,5 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若延误至症状明显(如便血、腹痛),多已进入中晚期,治疗难度显著增加;
- 个体差异:不同分期、病理类型的肠癌复发风险不同,需通过针对性复查方案,动态调整监测重点。

这 3 项检查,是术后复查 “核心”,能及时发现复发
针对肠癌术后复查,张晖主任明确以下 3 项检查为必查项目,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肠镜检查:监测肠道局部,排查原发部位复发
- 检查意义:肠镜可直接观察肠道黏膜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吻合口是否有息肉、溃疡或肿瘤复发,是排查肠道局部复发的 “金标准”;
- 检查频率:术后 1-2 年每 6 个月 1 次,3-5 年每年 1 次(具体需根据病情调整);若发现异常,需进一步取活检明确病理性质。
2. 肿瘤标志物检测:动态监测全身,提示复发风险
- 核心指标:重点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9-9(CA19-9),这两项指标在肠癌复发时多会异常升高;
- 检查价值:通过定期检测(术后每 3-6 个月 1 次),观察指标变化趋势 —— 若指标持续升高或骤升,需警惕肝、肺等远处转移,需进一步做影像检查排查;若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复发风险相对较低。
3. 胸腹增强 CT:排查远处转移,覆盖关键部位
- 检查作用:肠癌易转移至肝脏、肺部及腹腔淋巴结,胸腹增强 CT 可清晰显示这些部位是否有转移灶,即使是直径 1 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也能初步识别;
- 检查时机:术后 1-2 年每 6 个月 1 次,3-5 年每年 1 次,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同步进行,形成 “全身 + 局部” 的双重监测。
术后复查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因 “无不适症状” 就擅自推迟或省略检查;若复查中发现异常,需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制定后续诊疗方案;同时,术后需保持健康饮食(低渣、高蛋白)、规律作息,结合适度运动,降低复发风险。科学的复查与养护结合,才能最大程度保障术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