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也就是心力衰竭,是心脏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种状况。很多人知道心衰患者常常会出现水肿,但心衰究竟为什么会引发水肿呢?这背后有着一定的生理机制。
心脏就像一个“动力泵”,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当发生心衰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血液在心脏里淤积,使得心脏内的压力升高。这种压力变化会影响到周围的静脉系统,静脉里的血液回流心脏受阻,就会让静脉内的压力也升高。
静脉压力升高后,血管里的液体就容易从血管壁渗出到周围的组织间隙中。这就好比水管里的水压太大,水就会从水管的一些薄弱处渗出来一样。这些渗出的液体在组织间隙不断积聚,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水肿。
心衰引发的水肿通常先出现在身体低垂部位,比如下肢。因为液体受重力影响,更容易在下肢等低垂部位聚集。随着心衰情况的加重,水肿还可能逐渐向上蔓延,甚至出现全身水肿,同时可能伴有腹水、胸水等情况。
另外,心衰时肾脏的血液灌注也会减少,肾脏为了保留水分和钠,会启动一些调节机制,但这也会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水钠潴留,让水肿更加明显。
了解心衰引发水肿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对于心衰患者来说,控制病情发展,改善心脏功能,是减轻水肿等不适症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