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女性发现月经量慢慢减少——以前经期要换四五片卫生巾,现在两三片就够,甚至经期直接缩短到2天,却误以为“量少更省心”,全然忽略了这背后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健康报警。
除了多囊卵巢、子宫内膜薄等病理问题,现代女性常有的情绪压力、过度减重、作息紊乱,正成为经量偏少的常见诱因,这些习惯通过影响内分泌,悄悄改变着月经状态。
长期情绪压力是最易被低估的因素。现代女性既要应对工作竞争,又要兼顾家庭,长期焦虑、紧张会激活身体应激反应:大脑中的下丘脑感知压力后,会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这种激素是调节卵巢功能的关键。
促性腺激素不足会导致卵巢排卵异常,雌激素分泌减少;雌激素能促进子宫内膜增厚,雌激素不够,子宫内膜就薄,经期脱落时出血量自然减少。
这种经量减少常伴随经期提前或推迟,还可能有经前乳房胀痛,若压力持续,甚至可能闭经。
平时可通过每天15分钟深呼吸、快走等方式释放压力,让内分泌调节慢慢恢复。
过度减重也在悄悄影响经量。很多女性为瘦下来极端节食,每天只吃蔬菜、水果,短期内体重骤降。
当体重1个月内下降超5%,或体脂率低于17%,身体会启动“保护机制”,认为能量不足不适合孕育,进而抑制卵巢功能,减少雌激素分泌,导致子宫内膜变薄、经量减少。
过度节食还会缺蛋白质、铁等营养素——蛋白质是合成激素的原料,铁不足会贫血,都会加重经量问题。
调整时要停止极端节食,保证每天吃足量主食、鸡蛋、牛奶等,逐步恢复正常体重。
长期熬夜打乱作息也会导致经量少。
很多女性经常在凌晨1~2点入睡,昼夜节律紊乱会影响激素分泌规律……
夜间是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等分泌的关键时段,熬夜会让这些激素分泌紊乱,进而影响卵巢排卵和子宫内膜增厚,导致经量减少,还会伴随黑眼圈、疲劳等问题。
想要杜绝此类问题发生,需每日固定在11点前睡、早上7点起,即使周末不打乱节律,生物钟稳定后,经量也会慢慢改善。
但若经量长期稳定在20毫升以上(约每天换1~2片卫生巾)、周期规律,可能是个体差异,无需担心;但经量突然减少一半以上,或伴随腹痛、潮热,需及时到妇科查激素六项、B超,排除病理问题。
现代女性月经量偏少的趋势,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管理情绪、健康减重、规律作息,让内分泌维持稳定,才能让月经保持正常,这也是女性呵护自身健康的重要一步。
说明:文字原创,部分图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