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前做攻略的时候,一直纠结于要不要去牛河梁遗址?从朝阳市到牛河梁有一百多公里的路程,又怕同伴们兴趣点不一致,大老远跑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到底值不值?
最终还是决定去,毕竟这是在朝阳地界,总不能指望等到牛河梁国家遗址公园名声大噪时单独来一趟吧?牛河梁遗址位于朝阳市下辖的凌源市及建平县境内。在查阅了各种交通方式后,发现还是高铁优选,可以当天往返回到朝阳,反正从牛河梁回沈阳必经朝阳。再回到朝阳的宾馆过一夜,第二天早上乘车回沈阳。这样不用携带行囊,时间也从容。从朝阳乘坐G3606次列车上午9:17开车,到达牛河梁站的时间是9:44。站前交通枢纽正好有一辆10点发车的牛河梁遗址专线,票价五元。几乎是无缝连接!
上车后才发现这是我们四人行的“专车”啊!没有其他游客。司机说,如果下午想坐这趟专线回到高铁站,那这辆车是下午14点从牛河梁景区准时发,千万不要错过,并告诉我们这几个小时的游览时间是足够的。专线车就停在景区停车场,看到停车场的私家车就知道多数人都是自驾来的,景区的确偏远,离凌源市也不近。
当远观这座2014年才正式挂牌对外开放的遗址公园时,著名的女神像在巨石群中呈现;牛河梁遗址博物馆造型好似一块巨大的“璞玉”;玉猪龙的雕塑憨憨萌萌高大可爱。
先到游客中心购买景区内交通票,每人20元,里面相当大,无人选择步行游览。路两旁茂密的油松林不似花草的芳艳,倒增添了时光苍远的况味。
牛河梁遗址被确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典型代表。它的价值不亚于四川的三星堆,但总觉得这里的宣传力度不够,就连省内的人也很少有知道牛河梁的。目前园区对外开放四座展馆,分别为牛河梁红山文化展示中心、牛河梁遗址博物馆、第一地点(女神庙) 保护展示馆、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家) 保护展示馆。
走进遗址博物馆内,序厅的环形屏幕上,红山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如史诗般展开。
在"红山古国"展区,我见到了那尊著名的红山女神头像复制品一一她的面容安详而庄严,额上佩戴着神秘的箍状装饰,眼珠以玉石镶嵌。听说这尊女神像网出土的时候红唇鲜艳,见到空气便退了颜色。好多必要的发掘都需要等待技术成熟时才能进行,既然是一处古国,那它的宝藏绝不止被展示出来的这些。
在接下来参观的展馆中,就可以透过玻璃窗看见外面大片大片被篷布蒙着的发掘现场,说明关于红山文化的发掘,远没有终止。眼前这尊距今5000多年的女性头像,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模拟真人塑造的母祖像,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共祖"。
女神庙保护展示馆,是由九个台基构成的大型台基建筑群,女神庙坐落在九号台基上,女神像也是在这里被发现的。这里还出土了众多玉器陶器。
参观第二地点(祭坛、积石冢) 保护展示馆,其建筑本身就是一大看点。
这个场馆于2012年竣工,工程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联合设计,其设计理念为“变形的玉猪龙”,建筑形态抽象地展现了玉猪龙的造型,体现了钢架与铜板的完美结合。馆内有一条环形走廊,供观众多角度参观遗址。这里保存着体现原始等级差异的墓冢群和一座祭祀圆坛遗存。
牛河梁遗址作为红山文化的圣地和祭祀中心,其坛、庙、家遗址的发观,龙、凤、人等玉器的出士,都体现了在红山文化中、晚期,社会分工、阶级差别、王权等已经出现。
积石冢以三层圆祭坛为中心分布,冢体有固定的形制和规格,冢内墓葬类型多样、等级鲜明。中心大墓规格最高,惟玉为葬,突显墓主人“一人独尊,王者至上”的崇高地位。这些特点,系统展示了红山文化晚期,由于社会等级的分化导致埋葬习俗、祭祀制度发生的重大变革,是红山先民步入古国阶段的实证,被考古专家称为五千年前的“王陵”。
我等一面沿着环形走廊前行,一面好奇地看那些文字资料,再对照下面的墓、冢及各个墓里埋葬的先民,那时的人大半都死在三四十岁,最大年龄的居然活到了六十岁!在采集时代的5800年前,这个“高寿”记录还真不简单!
牛河梁不仅是一处遗址,更是一本打开的史书,它告诉我们:五千年并非虛言,中华文明的基因,早已深深镌刻在这片士地的每一寸肌理之中了,作为他们的后人,我们对先民只有敬仰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