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记性差很正常”“老糊涂了,忘事难免”,生活中,我们常把老年人的健忘归为“老糊涂”,却不知这简单的标签背后,可能隐藏着老年痴呆的风险。而且,正常健忘与老年痴呆有着本质区别,正确区分二者是守护老年人健康的关键一步。
健忘是大脑功能随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性变化,核心特点是“记得慢、忘得快,但能回忆起来”。比如老人可能一时想不起刚认识的人的名字,可经过提醒或稍作思考就能记起;出门时忘记带钥匙,回到家看到挂钩就能突然想起;偶尔忘记当天吃了什么菜,但不会影响日常生活。这种健忘不会伴随其他认知功能的衰退,老人的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保持正常,也能独立处理买菜、做饭、理财等日常事务。
而老年痴呆(医学上称为阿尔茨海默病)引发的健忘,是大脑神经细胞大量受损导致的病理性改变,表现为“记不住、想不起,甚至否认健忘”。患者会反复询问同一件事,比如刚问过“晚饭吃什么”,几分钟后又再次提问,且完全不记得自己已经问过;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哪怕是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也会迷失方向;忘记亲人的名字,甚至认不出朝夕相处的配偶、子女;还会伴随行为异常,比如把袜子放进冰箱、反复开关门窗,判断力也会下降,容易轻信陌生人、买一堆无用的东西。这些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很多人误以为“老年痴呆是衰老的必然结果”,这种认知误区让不少家庭延误了治疗。事实上,老年痴呆并非正常衰老,而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医学研究认为,老年痴呆的发病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有家族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会更高;长期吸烟、酗酒、高糖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增加患病概率;孤独、抑郁、长期缺乏脑力活动的老年人,也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衰退。
预防老年痴呆,需要从日常生活入手。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老人坚持低盐、低脂、高蛋白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每天进行适量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大脑功能。其次,要注重脑力活动,让老人多参与读书、看报、下棋、学新技能(如使用智能手机、学画画)等活动,不断刺激大脑,保持思维活跃。此外,情感关怀也至关重要,子女应多陪伴老人,与老人沟通交流,避免老人感到孤独、抑郁,让老人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老糊涂”不是老年人健忘的“挡箭牌”,更不能成为忽视老年痴呆的借口。每一位老年人都值得拥有有质量、有尊严的晚年生活,这需要我们摒弃认知误区,学会分辨正常健忘与老年痴呆的差异,用科学的态度关注老人的认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