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薇 通讯员 江婷钰 王曲翔
“轧闹猛”“洋翻”“结棍”……当杭州方言遇到公交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最近,有网友向潮新闻报料:“杭州街头,有一辆车身写满杭州话的公交车。”
记者从杭州公交了解到,杭州唯一一条杭州话主题公交线路1014路全新升级,在原来杭州话报站名的基础上,拥有杭州话版主题车身,还悄悄升级了会“说”杭州话的站牌,从里到外都“很杭州”。
记者 陈薇 摄
1014路,一头连着城站火车站,一头连着朝晖六区东,贯穿朝晖、天水桥、中山中路、羊坝头、城站等杭州老城核心区,是杭州公交一条社区便利巴士线路。沿途经过奎元馆、江南春等众多老字号,被誉为“移动版历史文化走廊”,也是杭州首条全程用杭州话报站的公交线路。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设置,一方面是因为代表本地文化的杭州话,与线路途经的历史文化街区气质相吻合。另一方面,现在说杭州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朝晖一带的居民以老年乘客居多,希望这趟1014路作为一个传播本地文化的载体,让更多乘客感受到杭州话的魅力。
10月15日下午,记者在城站火车站附近找到了这辆主题巴士。
记者 陈薇 摄
车身以复古拼贴风为基调,大幅展示了杭州话中特有的高频词汇,比如“轧闹猛”“洋翻”“结棍”等,还融入了1014路沿线经过的保康巷、李博士桥、羊坝头等站名。
记者 陈薇 摄
车厢内部拉手环上印有“毛好”“落胃”“荡荡儿”等方言词条,并附上了拼音与释义。
记者 陈薇 摄
1014路在此次升级中,还将“适老化”作为核心之一。车内配备了加大加粗字体的LED报站屏,设置了“适老服务箱”,内置老花镜、创可贴、风油精、速效救心丸等,从细节处提升老年乘客的出行体验。
记者 陈薇 摄
司机师傅告诉记者,乘坐1014路公交车的以沿线中老年乘客居多,在一些大型节假日途经商圈的站点也会有一些游客。“平时早晚高峰会比较忙,像羊坝头、李博士桥、天水桥等是热门站点。”
记者 陈薇 摄
“车子要动了,大家扶手拉拉好,下一站市三医院北。”随着车辆起步,公交车内杭州话报站音响起。
张大伯和老伴刚刚旅游回杭,家住朝晖的他们都是老杭州:“杭州话就是儿字比较多,现在说杭州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听起来是很亲切的。”
记者在朝晖六区东终点站碰到了何阿姨,她打算搭1014路去接孙子放学:“这个公交车上面都是杭州话,蛮有趣的,对于杭州人来说是一种情怀,应该传承下去。”
记者 陈薇 摄
公交车迷小沈是杭州土著,他用镜头记录下这辆主题巴士:“1014路主要走的是中山路,这是杭州老城区一条比较经典的道路,公交车开过,就像一个流动的文化载体,是一个宣传杭州话和杭州老地名不错的方式。”
杭州公交方面介绍,这条线路的部分站点,除了杭州话报站以外,还新增了用杭州话对站点及附近地标、历史的趣味讲解,让公交车厢变身成为一座移动的“杭州话文化沙龙”,仿佛一位热心的“杭州老导游”随车同行。
杭州公交供图
此外,杭州公交还打造了“微型杭州话文化互动装置”,首批试点选在李博士桥这一站点,通过在站台加装NFC感应模块,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巧妙融合。
乘客在候车时,只需用手机轻轻贴近感应区,“碰一碰”,即可瞬间“声”临其境,听到杭州人用地道方言娓娓道来的街巷记忆与生活趣事——
“大家好,这里是李博士桥公交站,宋朝的时候这里出了一位姓李的状元,当过国子监的博士,后来他在这里造了座桥,所以大家就把这座桥叫做李博士桥。现在你可以在李博士桥公交站附近的奎元馆吃碗片儿川,也可以到江南春买条头糕,或者去豫丰祥百货逛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