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霜降不补,入冬受苦”,10月23日霜降,3样美食搞起来,进补暖身强体,安度秋冬!
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带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到来,标志着天气逐渐变冷,初霜开始降临大地。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色黄而摇落也;三候,蛰虫咸俯,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进入霜降,草木、虫鸟、野兽都开始为过冬做准备,当然我们人类也要有所准备。
霜降在我国的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常常被文人墨客用来表达离别、思乡、感慨时光流逝等情感。唐代诗人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通过描写霜降之夜的景色,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而宋代苏轼的“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则借霜降时节芙蓉花的独自绽放,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霜降,是秋之终章,冬之序曲。它带着秋的深沉和冬的冷峻,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霜降同时也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谷、饱满的玉米、红彤彤的苹果,每一样都凝聚着农民们的辛勤汗水。霜降,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霜降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我国有着很多的习俗。一是吃柿子,民间认为,霜降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补筋骨。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枝头,就像一个个小灯笼,为萧瑟的秋天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二是赏菊,赏菊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对坚韧不拔精神的一种赞美;三是登高望远,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舒缓心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丽。
老话说:“霜降不补,入冬受苦”,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养生智慧。霜降时节,天气变化较大,人体的生理机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把3样美食搞起来,通过它们来进补暖身强体,安安稳稳地度过秋冬!
第一样:羊肉汤--暖中补虚、开胃健力
羊肉性温,具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等功效,是霜降时节进补的绝佳选择。它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钙、铁、锌等多种矿物质,而且它所含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不仅含量高,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很适合在秋冬食用,不但可以御风寒,还可以补充身体营养所需。
羊肉汤的制作:先将羊肉仔细地清洗干净,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放入锅中焯水,去除血水和杂质。接着,在锅中倒入少许油,放入姜片、葱段煸炒出香味,再将焯好水的羊肉块倒入锅中翻炒,让每一块羊肉都裹上香料的味道。随后加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在炖煮的过程中,羊肉的营养逐渐融入汤中,那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枸杞、红枣等食材,不仅增添了汤的色泽,还提升了滋补的效果。
第二样:牛肉面--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
牛肉口感丰富多样,或鲜嫩爽滑,如菲力牛排般入口即化;或富有嚼劲,像牛腱子在齿间释放出坚韧的美味。牛肉老少皆宜,特别是进入秋冬季,天气逐渐寒冷,牛肉更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制作方法:将牛肉洗净后切成大块,放入开水中焯水,去除血水和杂质。然后将牛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姜片、葱段、八角、桂皮等调料,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在炖煮的过程中,要不断撇去表面的浮沫,使汤更加清澈。经过几个小时的炖煮,牛肉的营养和香味都融入到了汤中,一锅浓郁醇厚的牛肉汤就熬制好了。将炖煮好的牛肉切成薄片,放在面条上。再加入切好的萝卜片、香菜、蒜苗等配菜,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辣椒油、醋等调料。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牛肉面就大功告成了。
第三样:板栗炖鸡--健脾养胃,增强抵抗力
板栗,栗子在这个时候也是十分应景。刚出锅的栗子,香气扑鼻,软糯香甜。它不仅是美味的零食,还具有健脾养胃的功效,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而鸡肉也是国人餐桌上常见的食材。早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将这两种食材搭配在一起烹饪。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期,板栗和鸡肉都是较为珍贵的食材,只有在特殊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才会被端上餐桌。
板栗经典的做法就是板栗炖鸡,这道看似普通却饱含深情的菜品,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温暖与欢乐。每一口鸡肉的鲜嫩,每一颗板栗的香甜,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随着最后一片落叶归根,最后一枚硕果收获,正如诗人陆游所写:“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10月23日霜降,3样美食搞起来,进补暖身强体,安度秋冬!我是晓峰,喜欢晓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记关注吃货峰子哦!
本文由吃货峰子原创,欢迎关注与您一起交流,让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