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肿瘤患者或家属会听说 “豆腐会催化癌细胞” 的说法,吃的时候总有些顾虑 —— 明明豆腐是常见的家常菜,怎么就和 “癌细胞” 扯上关系了?
成都普济中医肿瘤科徐辉主任表示,这种担心大多是误解,从中医角度和日常饮食逻辑来看,豆腐不仅不会催化癌细胞,还可能成为肿瘤患者康复期的优质食材,关键是要知道 “怎么吃才对”。
徐辉主任表示,在中医里,豆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核心功效是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这种特性刚好契合肿瘤患者的身体需求:肿瘤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比如没胃口、消化慢、容易乏力,而豆腐质地软嫩,不用给肠胃增加太多负担,就能悄悄补充正气;同时,它能生津润燥,对治疗后常见的口干、咽喉不适也有一定缓解作用。和一些滋补药材或油腻肉类相比,豆腐的 “补” 很温和 —— 不会因为过于滋腻导致腹胀,也不会因为性质燥热引发不适,更像是 “润物细无声” 的日常补养,适合康复期长期适量食用。
徐辉主任指出,其实关于豆腐的争议,多是对 “食材特性” 的过度解读:有人担心豆腐中的某些成分会影响身体平衡,但日常吃的豆腐量,远达不到 “产生影响” 的程度;也有人把 “加工豆制品” 和 “新鲜豆腐” 混为一谈 —— 比如油炸的豆腐泡、含盐量高的腐乳、豆豉,这些加工品因烹饪方式或添加物,确实不适合肿瘤患者多吃,但不能因此否定新鲜豆腐的价值。简单说,“豆腐催化癌细胞” 的说法,没有足够的依据,更多是把 “过量食用加工豆制品的风险”,转嫁到了新鲜豆腐上,属于典型的 “以偏概全”。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侵删
徐辉主任认为,虽然豆腐对身体有益,但吃的时候注意细节,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价值,避免不必要的顾虑:
其实对肿瘤患者来说,饮食上不用过度 “忌口”,更重要的是 “辨食材、讲方法”。豆腐作为日常常见的食材,只要选新鲜的、用温和的方式做、适量吃,不仅不会催化癌细胞,还能帮着补营养、养脾胃,为康复添一份助力。如果实在有特殊情况(比如同时有严重的痛风等),可以问问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不用盲目焦虑。
下一篇:肺癌转移到脑放疗多少次,还能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