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其功能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堪称人体内部勤勤恳恳的“劳模”。然而,由于肝脏的代偿能力较强,再加上深居体内,许多肝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往往在病情加重后才被发现。
但好在,肝功能异常可能会通过手脚表现出一些异常信号,给人们提前反馈。因而当自身手脚上出现5个变化后,便应当早些就医诊治,希望您一个也没有。
1.手掌局部泛红
正常情况下,手掌颜色应呈淡粉色或略带红润光泽。如果手掌特别是大鱼际、小鱼际区域出现对称性发红表现,且按压后短暂消失,松手后又恢复红色,这可能是“肝掌”问题。肝掌的出现通常与肝功能受损导致雌激素代谢异常有关,常见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患者。
此时如果自身同时伴有疲劳、消化不良等症状,应警惕肝功能下降的可能。
2.指甲变形
健康的指甲应光滑、粉润且有一定光泽。如果指甲表面凹凸不平,甚至出现明显的纵向条纹,可能提示体内蛋白质代谢异常,而肝脏正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器官。此外,如果指甲整体颜色变白或呈现“半白半红”的表现,可能是肝硬化的信号。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白蛋白水平降低,影响血液循环,使指甲颜色发生改变。
3.手脚瘙痒
肝功能受损时,胆汁代谢可能受到影响,胆汁酸在体内滞留,刺激末梢神经,导致皮肤瘙痒。特别是夜间或天气干燥时,瘙痒感可能更加明显。此外,部分肝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甚至局部色素沉着。如果瘙痒长期存在,且伴有黄疸或皮肤颜色异常,应尽快进行肝功能检查,以明确病因。
4.下肢水肿
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导致体液滞留,进而引发下肢水肿。患者可能会发现脚踝、小腿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按压后形成凹陷且恢复较慢。这种情况在久坐、久站后可能会更加明显。如果水肿持续存在,需警惕是否为肝硬化或肝功能异常引起的低蛋白血症。
5.手脚冰凉
肝脏在调节血液循环和维持能量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当肝功能下降时,血液循环可能变得缓慢,导致末梢供血不足,表现为手脚冰凉、麻木,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下更加明显。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精神不振,这可能与肝功能下降导致的新陈代谢变慢有关。
如果长期存在手脚冰凉的问题,应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肝功能检测。
总的说来,手脚等肢体末端部位的异常表现,很可能是肝功能受损的信号。如果近期频繁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尽早进行肝功能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避免过量饮酒等,有助于保护肝脏,降低肝病风险。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