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湘雅常德医院急诊科接诊了10多名被胡蜂蜇伤的患者。多名游客在户外登山时不慎被蜇伤,其中2人伤势较严重,1人出现过敏性休克,1人存在横纹肌溶解,经急诊科紧急救治后,目前已全部脱离生命危险。参与现场救援的童宗超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登山游玩时需警惕,遇到胡蜂切勿拍打,一旦被蜇伤,要在第一时间就医。
胡蜂,也就是民间常说的“马蜂”,毒性强,且毒液中含有组胺、蜂毒肽等物质,可引发严重过敏反应。一旦被蜇伤,轻则局部红肿、疼痛难忍,重则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不及时将危及生命。
秋季是胡蜂活动频繁的季节,它们忙于觅食和储备过冬,对外界的惊扰尤为敏感,攻击性增强。山间植被茂密,是胡蜂理想的筑巢地,若登山过程中靠近或触碰到蜂巢,极易遭到群起攻击。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四步走。
1. 预防为先,远离蜂巢登山时尽量走常规游览路径,避免深入草丛灌木。穿着长袖衣裤,避免鲜艳衣物和浓烈香水。如发现蜂巢,务必绕行,切勿惊扰、挑逗或自行摘除。
2. 遇袭冷静,正确应对若遭遇蜂群,切勿奔跑或扑打,应保持静止或用衣物遮盖头颈等暴露部位,待其自行飞离。缓慢蹲下或反向离开。
3. 紧急处理,科学自救 仔细检查有无毒刺残留于皮肤(蜜蜂会留,胡蜂通常不留),如有,可用卡片等硬物顺刮或镊子小心夹出,避免挤压毒囊。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局部用冰袋冷敷肿胀处,可减轻疼痛和水肿。
4. 及时就医,勿自行处理如出现全身瘙痒、红疹、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全身性症状,这可能是致命性过敏反应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通讯员 彭珊红 易近冬 实习编辑 李今越
来源:大众卫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