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病房时,73 岁的陈奶奶正被持续的呕吐折磨 —— 胆管恶性肿瘤已浸润十二指肠,将她的食物通道彻底堵死。严重胃潴留让她吃不下一口饭,营养日渐枯竭,生命体征不断下滑,每一次呕吐都像在消耗最后一丝力气。
面对这样的绝境,传统治疗路径早已亮起红灯:若在内镜下放置十二指肠支架,支架会直接落在肿瘤区域,很快就会被新生肿瘤堵死;若做外科胃空肠吻合术,“开膛破肚” 的巨大创伤,对身体极度虚弱的陈奶奶而言,几乎等同于 “无法承受的风险”。两条路都走不通,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通道关闭?
深夜诊室的突破:构思 “绕开险滩” 的体内桥梁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诊室,灯光亮到了深夜。消化内科团队反复研判陈奶奶的影像资料,一个大胆的想法逐渐清晰:用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EUS-GE),绕开肿瘤堵点,搭建一座 “体内立交”。
“不用跟堵死的通道硬扛,我们换条路走。” 徐丽冬医生解释道,超声内镜就像 “透视眼”,能在胃里精准找到一段没被肿瘤侵犯的空肠;再用一枚双蘑菇头支架,在胃与健康空肠之间架起桥 —— 食物不用再经过被肿瘤堵塞的十二指肠,直接通过这座 “桥” 进入肠道,就能解决进食难题。
无影灯下的 “造桥术”:2 厘米支架贯通生命之路
手术室里,没有传统手术的大切口,一场精密的 “体内工程” 正悄然推进。
超声内镜探头缓缓进入胃腔,如同高精度 GPS,实时扫描出肿瘤边界、周围血管的跳动轨迹,很快锁定了最佳 “桥墩” 位置。在超声实时引导与 X 光造影监控下,医生精准完成穿刺、置入导丝、释放支架 —— 当双蘑菇头支架在胃与空肠之间顺利展开时,像一朵小小的生命之花在体内绽放,2 厘米长的 “桥梁”,稳稳打通了阻断多日的营养通道。
“桥通了!” 看着屏幕上清晰的通畅影像,手术团队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术后三天的奇迹:一口营养液里的新生希望
术后第三天,护士端来一小杯营养液,陈奶奶犹豫着小口咽下 —— 过去一个月,每一口食物都会引发剧烈呕吐,她早已怕了。但这一次,熟悉的恶心感没有来,营养液顺着 “体内立交” 安静流入肠道,稳稳留在了胃里。
站在床边的女儿看着这一幕,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妈终于能吃下东西了!” 这口顺利咽下的营养液,不仅让陈奶奶的营养补给有了希望,更让她重新感受到 “好好活着” 的可能。
相较于传统方案,这场微创术式没有体表伤口,恢复速度快;更关键的是,支架放在远离肿瘤的健康组织上,能长期保持通畅 —— 对陈奶奶这样的晚期患者而言,这不仅是 “能吃饭” 的希望,更是有质量生存的宝贵时间。
技术之光:为河南晚期肿瘤患者开辟新出路
这例全省首例超声内镜引导下胃空肠吻合术的成功,不仅让陈奶奶重获新生,更标志着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在超声胃镜微创介入领域迈出突破性一步,填补了我省该技术应用的空白。
对更多因肿瘤导致消化道梗阻、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终末期患者来说,这座 “体内立交” 的诞生,不再是 “走投无路” 的绝望,而是绝境中亮起的新曙光 —— 未来,会有更多像陈奶奶这样的患者,通过这项微创技术,重新打通生命通道,找回有质量的生活。(王师一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