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人:加耶
一、 “霜降”节气为什么叫“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的名字直接反映了此时最显著的气候特征。
1. 自然现象:霜降时节(每年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天气寒冷,昼夜温差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夜晚地面或近地物体的温度会骤降至0°C以下,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植物上凝华成白色的、细微的冰晶,这就是“霜”。所谓“降”,并非指从天而降,而是指寒气降临、凝露为霜的过程。
2. 气候标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这意味着从这时起,寒气加重,之前的露水已经凝结成霜。霜降的出现,是天气寒冷、秋季即将结束、冬季即将来临的最直接信号。
因此,“霜降”形象地概括了这一时期 “寒气至,万物始凝霜”的自然景象。
二、 中医养生与食疗建议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气候特点是 “寒” 与 “燥” 并存,称为 “凉燥”或“寒燥” 。养生核心在于:防寒保暖、滋阴润燥、补养脾胃,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储备能量(积精)。
(一)养生总原则
1. 保暖为先,护住关键:尤其要注意腹部、腰部、膝关节和脚部的保暖。“寒从脚起”,此时应穿能覆盖脚踝的袜子,不再穿凉鞋。民间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但“补”的前提是防止能量(阳气)外泄。
2. 早睡早起,顺应秋收:作息要更加规律,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3. 动静结合,不宜过汗:运动以微汗为宜,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和寒气入侵。
(二)食疗方案
食疗关键在于 “温润” ,即用性质平和或温性的食材来驱散寒气、滋润燥气,同时重点健运脾胃。
1. 根茎当家·温中补气
ü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是平补脾胃的佳品,可蒸食、煮粥、炖汤。
ü 南瓜/红薯:性温味甘,能温中补气,富含膳食纤维和胡萝卜素。南瓜小米粥是极佳的暖胃早餐。
ü 芋头:益脾胃,散结化痰,同样适合秋季食用。
2. 果仁种子·补肾润燥
ü 板栗(栗子):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素有“干果之王”美誉,是霜降时节的绝佳补品。可做糖烤栗子或栗子饭。
ü 花生:醒脾和胃,润肺止咳。可做花生浆或与大米一同煮粥。
ü 白芝麻/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可以适量食用芝麻糊或用在点心中。
ü 核桃:温补肺肾,润肠通便。每日2~3颗即可。
3. 当令果蔬·滋阴降燥
ü 柿子:霜降吃柿子,是民间的传统习俗。柿子性寒,味甘涩,能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注意:因其性寒且含鞣酸,不可空腹食用,不宜与蟹同食,脾胃虚寒者慎食。
ü 白萝卜:“秋后萝卜赛人参”。能清热生津、开胃健脾、顺气化痰。非常适合此时节炖汤或做菜。
ü 梨:继续发挥其润燥功效,但此时必须蒸熟或炖食(如川贝炖梨),以去其寒性,专取其润效。
4. 温热汤粥·暖身养胃
ü 山药板栗粥:山药与板栗的结合,是健脾补肾的黄金搭档,非常适合霜降后食用。
ü 桂花南瓜羹:南瓜的温润搭配桂花的芳香,能温暖脾胃,舒缓情绪。
ü 白萝卜菌菇汤:用白萝卜与各种温性菌菇(如香菇)同煮,味道鲜美,能顺气暖身。
总结:霜降素食养生,核心在于 “温润” 与 “敛藏” 。通过食用温性的根茎、果仁和熟制的果蔬,重点养护脾胃和肾气,为身体建立一个坚实的“防寒屏障”,平稳迎接冬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