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情绪抹杀型家长,还是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创始人
2025-10-20 12:22:53
0

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希望你的世界和你的笑容一样,永远都是晴天。

在一个寻常的周末午后,游乐场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打破了这片和谐——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因为没能抢到心爱的秋千,猛地坐在地上,放声大哭,小脸涨得通红。

此刻,站在一旁的你,会如何应对?

场景A:

父亲皱着眉头,快步走上前,压低声音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站起来!男子汉大丈夫,为个秋千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不许哭!再哭我们现在就回家!”小男孩的哭声在威慑下变成了压抑的抽泣,他努力想把眼泪憋回去,身体因恐惧和委屈而微微颤抖。

场景B:

母亲蹲下身,轻轻抱住孩子,用平静的语气说:“宝贝,我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非常想玩那个秋千,对吗?(孩子哭着点头)这种感觉确实不好受。但是,我们需要排队等待。妈妈陪着你,我们一起等,或者我们可以先去玩一会儿滑梯,你来决定好吗?”

孩子的哭声渐渐平息,他靠在妈妈怀里,虽然还在抽泣,但情绪明显得到了安抚,最终选择了去玩滑梯。

这两个场景,生动地勾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情绪抹杀型” “情绪管理训练型” 。你,属于哪一种?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育儿选择,它如同一道分水岭,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的情商根基、性格底色,甚至决定了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与成就。

第一部分:认识情绪抹杀型家长——爱的“刽子手”

“情绪抹杀型家长”并非不爱孩子,相反,他们往往深爱着自己的子女。他们的初衷通常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坚强、懂事、有出息。然而,他们却在无意中,扮演了孩子情绪的“刽子手”。他们的核心信念是:“负面情绪”是坏的、危险的、需要被尽快消除的。

他们的典型特征与常用“金句”:

1.否定与压抑:

· “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憋回去!”

· “男孩子要勇敢,哭鼻子是懦夫!”

· “你再发脾气,妈妈就不要你了!”

· 行为逻辑: 他们试图通过否认情绪存在的合理性,来强行切断孩子的情绪表达。他们认为,只要不承认、不表达,情绪就会自然消失。

2.转移与轻视:

· “快看,那边有个蝴蝶,多漂亮啊,别哭了。”

· “不就是个玩具吗?至于吗?爸爸再给你买个更好的。”

· 行为逻辑: 他们用转移注意力或贬低事件重要性的方式,来“绕过”情绪的处理。这看似有效,实则让孩子感到自己的感受不被重视。

3.惩罚与威胁:

· “你还有脸生气?再板着脸今天不许看电视!”

· “你要是再这样,我就告诉爸爸/老师,看他们怎么收拾你!”

· 行为逻辑: 他们将情绪表达与不当行为划等号,并施以惩罚。这让孩子学会因为表达真实感受而恐惧。

4.说教与批判:

· “我跟你讲过多少次了?要学会分享!你这么自私,以后谁还愿意跟你玩?”

· “遇到这点挫折就受不了,将来进入社会怎么办?”

· 行为逻辑: 他们在孩子情绪崩溃时进行长篇大论的说理,完全无视孩子当时根本无法听进任何道理。这无异于对着一面波涛汹涌的大海朗诵诗歌。

情绪抹杀的深远代价:

当一个孩子的情绪长期被否定、被压抑,他内心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情绪文盲”的诞生: 孩子无法准确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他们只会感到一团混乱的“不舒服”,但分不清是愤怒、悲伤、委屈还是恐惧。这种对内在自我的陌生感,会延续到成年,导致他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

· 低自尊与不安全感: “我的感受是不对的,是不被接受的”会逐渐演变为“我这个人是不好的,是不值得被爱的”。孩子会形成低自我价值感,缺乏安全感,总是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

· 情绪表达的“地下化”与“火山式爆发”: 情绪不会消失,只会被压抑到潜意识深处。它们可能以更隐蔽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咬指甲、做噩梦、身体不适(如腹痛、头痛);或者,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因为一件小事而突然“火山喷发”,产生极具破坏性的情绪失控。

· 人际关系困难: 一个无法理解自己情绪的人,也很难共情他人的情绪。他们可能表现得冷漠、自私、缺乏同理心,在交友、恋爱和婚姻中遇到重重障碍。

第二部分:走近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孩子的“情绪教练”

与“抹杀型”相反,“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将自己定位为孩子的“情绪教练”。他们相信:所有情绪都是正当的,但并非所有行为都是可接受的。 他们的目标不是消除情绪,而是陪伴孩子认识、接纳并学会如何恰当地表达和管理情绪。

这一理念深受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影响,他在著作《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中系统阐述了“情绪管理训练”的五步法。

情绪管理训练的五大核心步骤:

1.觉察情绪:觉察孩子,也觉察自己。

· 这是一切的基础。教练型家长能敏锐地捕捉到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无论是通过表情、语气还是肢体语言。同时,他们也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避免让自己的怒火“污染”对孩子的引导。

2.把握时机,将情绪瞬间视为增进亲密、教导孩子的机会。

· 当孩子发脾气、哭泣时,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需要被镇压的“麻烦”,而是一个绝佳的教导时刻。他们会放下手头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连接中。

3.倾听与共情,确认孩子的情绪。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他们不会急于说教或解决问题,而是先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真诚地倾听。

· 他们会使用“情绪词汇”来帮助孩子命名感受: “你看起来很生气。”“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失望?”“没能得到第一名,你一定很伤心吧?”

· 简单的共情话语拥有巨大的魔力: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是我,可能也会很难过。”这一步让孩子感受到:我被看见了,我被理解了,我不是孤单的。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为其设定行为界限。

· 在情绪被充分接纳后,理性的大脑才能开始工作。此时,教练型家长会明确地告诉孩子:“感到愤怒是完全正常的,但是,我们不能打人/扔东西/骂人。”

· 他们致力于教导孩子用更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你可以用力跺几下脚。”“你可以告诉妹妹:‘我太生气了!因为你弄坏了我的画!’”“或者,你需要一个拥抱吗?”

5.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 最后,他们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情绪本身转向解决问题。

·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办,好吗?”“玩具已经摔坏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修好吗?”“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除了哭,我们还可以怎么做呢?”

· 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成为情绪教练带来的丰硕果实:

在情绪教练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收获:

· 高超的情绪智力: 他们能精准地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而非“奴隶”。

· 强大的内在力量与高自尊: 因为他们知道,无论何种情绪,自己都是被爱、被接纳的。这种无条件的爱构成了他们自信与安全感的基石。

· 良好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情绪得到了健康的疏解,而非积压在体内,减少了未来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 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们善解人意,懂得沟通,能够建立深厚、持久的友谊和亲密关系。

· 卓越的专注力与学习能力: 一个内心平静、情绪稳定的孩子,才能将宝贵的心理能量用于探索世界和学习知识。

第三部分:从抹杀到教练——一场父母的自我修行

认识到两种模式的巨大差异后,许多父母会感到焦虑:“天哪,我好像一直都是情绪抹杀型家长!我是不是已经毁了孩子?”

请放下这份自责。育儿从来不是一条单行道,意识到问题本身就是改变的开始。从“抹杀者”到“教练”的转型,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勇气的自我修行。

第一步: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们如何对待孩子,常常源于我们曾经如何被对待。回想一下,当你小时候哭泣、发脾气时,你的父母是如何反应的?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可能至今仍潜伏在你的体内。尝试去拥抱那个曾经的自己,告诉他/她:“你的感受是合理的,我看到了,我接纳你。”只有先处理好我们自己的情绪历史,我们才能以更健康的方式回应孩子。

第二步:学习情绪词汇,扩充你的“情绪词典”。

我们无法表达我们不知道的东西。和孩子一起学习丰富的情绪词汇:沮丧、嫉妒、尴尬、自豪、惊喜、感激……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这些词汇描述自己和孩子感受。“今天妈妈的工作没完成,我感到有点沮丧。”“你主动帮奶奶提东西,看起来很自豪呢!”

第三步:按下“暂停键”,尤其是在怒火中烧时。

当你感觉自己快要失控,即将说出伤人的话时,请勇敢地对自己喊“停”。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现在非常生气,需要冷静一下。我们等一会儿再谈。”然后离开现场,做几个深呼吸,喝杯水,待情绪平复后再回来。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给孩子示范情绪管理的绝佳榜样。

第四步:接纳不完美,与“足够好”的父母和解。

你不需要每次都做对。当你又一次习惯性地吼了孩子,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这是一个宝贵的修复关系的机会。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宝贝,刚才妈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你发脾气了。这不是你的错,是妈妈需要学习的地方。”这种坦诚和脆弱,不仅能修复裂痕,更能让孩子学到承担责任和宽容。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心与心的相互看见与滋养。在孩子所有的成长需求中,情绪的接纳与引导,是远比识字、算数更为核心的基石。

当我们选择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我们不是在纵容孩子,而是在赋予他们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命能力——一种与自我和谐共处、与世界温暖连接的能力。

我们是在告诉他们:

“孩子,你的所有感受,都值得被尊重。你的快乐,我愿与你一同分享;你的悲伤、愤怒和恐惧,我也愿与你一同承担。在我这里,你永远可以安全地做你自己。而我,会陪伴你,学会驾驭生命中所有的风浪。”

这,或许是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最珍贵的人生礼物。

所以,现在,请你再次回答开篇的那个问题:你愿意选择成为哪一种家长?答案,已然在你心中,更将体现在你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当下。从今天起,从一个表情、一句话开始,播下那颗名为“情绪智慧”的种子,静待它在孩子的生命中,绽放出坚韧而明媚的幸福之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近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太昊陵文物保护中心通过其官方微信发布了关于游客在太昊陵岳忠武祠发生不文明行为...
新疆伊犁新开酒店推荐|品睿酒店... 先秦时代,巩留一带就居住着古老的伊犁塞种人。在这片被称作“中国天然氧吧”的土地上,历史的风尘依稀可见...
水下种珊瑚 线上收“长势” 丨... 近日,来自甘肃的游客郑女士收到了蜈支洲岛旅游区发来的一段特殊视频。视频中,三个月前她在景区亲手栽种的...
11月清迈天灯节+水灯节双节同... 都说11月是旅行淡季,但真正懂玩的旅行者都知道——这个时候的清迈,是全世界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没有人挤...
肝癌术后两月查出转移,他选择换... 2014年年底,还在工地打工的王师傅总觉得右上腹胀痛。在女婿的坚持下,他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不容乐观...
北京环球度假区三度携手乌镇戏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景平 2025年10月16日,第十二届乌镇戏剧节盛大启幕,北京环球度假区第三次...
洪洞大槐树景区免费赠红果 传递... “您好,祝您在槐乡好运连连!”10月18日上午,洪洞大槐树景区莲馨桥旁,伴随着工作人员亲切的祝福声,...
想改善专注力?揭秘擅长此道的催... 催眠改善专注力的原理 催眠是一种通过引导进入潜意识状态的技术。当人们进入催眠状态时,意识层面的干扰减...
调查发现:男性若长期不喝酒,用... 近年来,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意识到喝酒带来的身体负担,许多人也选择逐渐减少甚至...
内地小城的人口趋势,似乎跟日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宋无衣港漂生活随记,作者:宋无衣,原文标题:《内地小城的人口趋势似乎跟日本一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