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或汤,或菜,或粥,或糖水,或茶。广东省名中医、知名养生专家杨志敏教授带领团队,携手《南方日报》联袂呈现岭南饮食之文化,中医药膳之精华。
本期当值医生:
板栗(下)
书接上回,话说素有“肾之果”美誉的栗子,不仅甘甜美味,极具营养价值,常食还有补肾强筋健骨,以及健脾养胃之养生食疗功效。
然而,栗子虽好,却应注意适量食用,每次食10个以内为宜,食用太过,肠胃就会产生气滞胀满的感觉,不仅达不到补脾胃的作用,还有可能损伤脾胃;而且栗子中富含淀粉质,能给人体提供大量热量,所以,食用栗子的时间建议在两餐之间,尽量避免饭后食用,以免短时间摄入过多热量,使身体长胖。
之前我们还提到,剥栗子时剩下的带刺外果皮,晒干后就是药用的板栗壳,中医认为,板栗壳味涩、性平,有化痰散结、止血的功效,对痰火蕴结引起的的瘰疬,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淋巴结肿大,用板栗壳配伍猫爪草、皂角刺等煎汤服用,效果显著;与栗子甘甜的味道相反,板栗壳味苦性涩,因此止血作用较板栗更佳,尤其适用于鼻出血或者便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板栗壳能解人参之力,故不宜与人参同服!
板栗山药鸡汤
材料:
板栗100g,鲜山药150g,鸡半只,枸杞10g,生姜3片,食盐适量。
做法:
(1)鸡肉斩块,冷水下锅,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洗净备用。
(2)板栗去壳去皮;山药去皮,切滚刀块,为防氧化可泡于水中。
(3)将焯好水的鸡块、板栗、姜片一同放入汤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1小时。
(4)加入山药和枸杞,继续炖煮20-30分钟,待山药软糯,加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专家点评:
此汤乃秋冬进补,脾肾双调之佳品。方中主角板栗,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肾强筋,对于脾虚食少、肾虚腰膝酸软者尤为适宜。配以山药,其味甘性平,为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之要药。二者合用,健脾养胃之力倍增。汤中鸡肉味甘性温,能温中益气、补精填髓,为虚劳羸瘦者之补养佳品。再佐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枸杞,整道汤品甘醇味美,温而不燥,共奏健脾益胃、补肾填精、强筋健骨之功。特别适合腰膝酸软、食欲不振、体倦乏力之人,亦是全家老少皆宜的秋冬保健靓汤。
点击进入 望舌问诊
辨体质,可到广东省中医院
大德路总院研修楼7楼治未病中心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