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卵巢癌患者而言,手术和化疗是战胜疾病的关键战役,但随之而来的身体虚弱、焦虑和对复发的恐惧,如同一座座新的大山。当医生告知“复发率很高”,而身体又无法承受更多治疗时,我们该怎么办?中医在其中能扮演什么角色?一位抗癌者的真实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一、 抗癌路上的严峻挑战:虚弱与焦虑
2016年,张女士被确诊为卵巢癌,术后的8次化疗让她“好似脱了几层皮”,虚弱到不能吃饭、不能走路。出院时,医生强调她的病复发率高,需每月复查。这让她陷入了双重困境:一是对疾病的焦虑,二是经济上的压力。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许多术后化疗患者的真实写照。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化疗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会无差别地攻击体内增殖迅速的正常细胞,导致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下降,贫血)、消化道反应及全身乏力等。这种“元气大伤”的状态,正是中医理论中“气血亏虚、脾胃受损”的典型表现。
二、 中医的介入:从“扶正”入手
在病友介绍下,张女士开始尝试中医药治疗。她找到中医师,对症服用了20付中药后,情况出现了转机:之前化疗后腿脚无力、需要打升白针的情况改善了,她感觉“吃饭好,身体好,腿也有劲”。
这其中蕴含了中医治疗肿瘤的核心思路之一:“扶正固本”。中医认为,人体的“正气”(包括气血、阴阳、脏腑功能)是抵御病邪、维持健康的基础。治疗的目标并非直接攻击肿瘤,而是全力扶持人体自身的正气,通过恢复气血、健脾和胃来改善内环境,为身体恢复创造最佳条件。

当张女士出现血小板偏低、易感冒时,医师在方剂中加入了黄芪、白术、防风等药材。这正是中医经典名方“玉屏风散”的化裁,旨在益气固表,提升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配合花生衣等养血止血之品,共同纠正化疗后的虚弱状态。
三、 长期康复:生活管理与中医巩固
随着体力增加,张女士逐渐恢复了正常生活。但她的一段经历也值得警惕:在经营旅馆期间,因过度劳累、熬夜,出现了淋巴结肿大。这印证了中医“劳则气耗”的理论,过度消耗会再次损伤正气,影响康复。所幸检查为良性,她及时调整,停止了繁重工作,并继续通过中医药进行巩固。

到2024年,8年过去了,张女士依旧维持着良好的状态。她的生活重心转向了养花、休闲等怡情养性的活动,这种平和的心态本身也是康复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