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糖尿病足,相信不少人的脑海里就会出现溃烂的脚(坏疽)、甚至被截肢的可怕画面。糖尿病足如此可怕,怎么预防?这是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值得关心的话题。

对此,糖尿病专家强调: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好血糖外,应定期到医院做下肢血管、神经等的专业检测,同时还需学会在家坚持自查糖尿病足,做到早防早控。
如何自查?首先是“视诊”,包括:看脚的外形、脚趾、趾甲是否存在不正常的挤压;是否有胼胝(即硬茧) ,是否有伤口;是否有皮肤破损、皴裂、颜色改变,是否有肿胀;是否有因鞋袜造成压痕和发红;每个趾间、脚面、脚底、脚后跟是否有真菌感染,等等。
其次是“触诊”。一是用手指触摸寻找足背动脉,若摸不到脉搏或脉搏很弱,提示上端大动脉血管有梗阻或狭窄。二是用手背放脚踝以上缓缓滑至脚趾,若感觉皮肤凉,提示下肢末端缺血,热则提示有感染。三是用棉花捻成尖端状轻轻划过脚底,或用大头针的一端轻轻触碰足背,若没有感觉,提示已有触觉障碍。四是用凉的金属体接触足部皮肤,或用37℃左右的温水浸泡双脚,若感觉不到凉或温热,提示已有明显的温度觉减退或缺失。

最后是自查症状:腿脚是否有麻木、疼痛、针刺感、踩棉花感、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只要坚持以上自查,早发现、早识别糖尿病足隐患与信号,进而趁早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检测、诊断,切实做到早防控、早治疗,糖尿病患者就完全能够远离坏疽、截肢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