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痛苦往往是模糊、庞大且令人窒息的。它像一团迷雾,将我们紧紧包裹。当我们尝试用语言去描述它时,我们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加工:
1.梳理与澄清:我们需要在混乱的情绪中捕捉线索。
2.逻辑化与结构化:我们需要组织时间线、分析因果关系。
3.客观化与外在化:将痛苦说出来,意味着我们把它从我之中分离出来,放到了与咨询师共同面对的桌子上。它不再完全等同于我们本身,而成了一个可以被观察、被审视的客体。
这个过程,就像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灯,让那团模糊的怪物现出了原形。一旦被看见,它的压迫感就会开始减弱。
现代神经科学也为此提供了证据。大脑中处理情绪的中心(如杏仁核)在恐惧和痛苦时会过度活跃。当我们用语言精确地描述情绪(这一过程被称为“情感标注”),会激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和语言功能的区域(前额叶皮层),从而抑制杏仁核的过度反应,帮助我们平静下来。
灵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