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00后” 如何让北京胡同文化更年轻
创始人
2025-10-28 09:44:16
0

“京剧猫”吸引不少年轻人拍照合影

胡同里的文创小店

烂缦胡同路牌下的宠物小狗成为胡同标志性景观

来北京旅游,到烂缦胡同与网红“京剧猫”打卡拍照,去南锣鼓巷逛一逛胡同里的网红店,到五道营胡同买些带有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当做伴手礼,这些都被不少来北京旅游的年轻人列入了旅游攻略。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近年来北京各区着力实施胡同微空间改善计划,提供更多可休憩、可交往、有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恢复具有老北京味儿的街巷胡同,发展街巷文化。古老的胡同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红打卡点,这不但让老胡同更加热闹、繁荣,也在无形中向各地游客传播了北京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如今不少“90后”“00后”正成为北京胡同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和宣传队。有“90后”参与老胡同改造的规划设计,结合胡同特点打造了多个网红打卡点;有“00后”从父母手中接手胡同里的老铺,与大批年轻文创设计师合作,创作、销售带有浓厚胡同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实现了多方共赢。

北京胡同文化,在发扬传统的同时,正变得越来越“年轻”。

90后设计师焕新老胡同老住户意外变网红

烂缦胡同位于西城区牛街街道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中部,是北京二环内保存较完整的一条南北走向老胡同,长度约300余米。近年来,到这条老胡同打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网红鸽舍”“冰墩墩小屋”也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点。而烂缦胡同一带火爆网络的背后,离不开“90后”设计师的一份贡献。

参与烂缦胡同升级改造工作的北京宣房大德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规划前期部经理陈庆红告诉北青报记者,此次烂缦胡同升级改造项目中,有不少“90后”参与其中,很多网红打卡点也是结合年轻人的审美特点精心打造的。

她以“网红鸽舍”为例介绍:“该鸽舍主人陈大爷曾是信鸽协会会员,以前他家的鸽舍比较简陋。后来陈大爷联系到公司,希望把鸽舍改造得更美观。”陈庆红说,设计团队多次与陈大爷一对一沟通,了解鸽子的习性,最终设计出一个兼具功能性与美观性的新鸽舍,并为陈大爷无偿完成了升级改造。

“我们搭建了木结构的鸽子棚,外立面采用黄蓝相间的拼色玻璃,除介绍鸽子的历史外,还印上了一首现代诗《鸽子》,让文学与鸽舍相映成趣。”陈庆红介绍,如今这处鸽舍已频频出现在年轻人的社交媒体上,有“00后”网友打卡后发帖称:“太出片儿了!没想到在北京老胡同里能感受到这么浓厚的文艺范儿。”

“改造后,陈大爷特别感动。他跟我们说,在胡同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这把年纪成了网红,还对我们的帮助表达了衷心感谢。”陈庆红回忆道。

另一处常被网友提及的网红打卡点,是胡同里的墙绘“京剧猫”。这只大猫绘制在胡同墙上,有一层楼高,一身京剧扮相,身穿红袍,背插靠旗,头戴大红大紫的花冠,吸引不少年轻人拍照合影。宣房大德公司28岁的规划设计师龙云泽介绍,胡同内的法源寺饲养了很多猫,这些猫温顺亲人,深受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因此在景观打造时,团队决定设计多处以“法源寺的猫”为主题的胡同艺术。

“很多胡同居民喜欢听京剧,也爱养猫。我们设计时就把京剧文化与法源寺的猫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这只‘京剧猫’。”龙云泽解释。

“90后”墙绘师张笑然是此次改造中包括“京剧猫”在内6幅墙绘作品的绘制者。他表示,胡同里居民和店家和谐相处,这种舒适自在的氛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绘制过程中,常有当地老居民过来关心进度,还贴心地问他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凳子。“有一次我中午去吃饭,有居民发现太阳很大,就主动把我的颜料挪到了阴凉处。这些关怀让我特别感动。”

张笑然也投桃报李,用心绘制墙绘。“‘京剧猫’其实不是画在砖墙上,而是画在一块铁板上,画法和平时不一样。但我特意在铁板上画出了砖墙纹理,让它的质感与周围墙面一致。同时,我绘制时会尽量让颜料色彩贴近猫的真实毛色,尤其是猫尾巴上的毛发,要用细笔一根一根勾出来,这样才实现了有立体感的效果。”

龙云泽表示,除“京剧猫”外,团队还考虑到鲁迅曾在胡同内的绍兴会馆居住过,因此在胡同一处墙角绘制了鲁迅的《狂人日记》等知名著作,旁边有一只可爱的橘色小猫正津津有味地看书。这样的设计既扮靓了胡同,也向游客介绍了胡同独有的历史文化。

陈庆红表示,参与胡同景观打造项目的团队中有不少“90后”成员,他们为作品的最终呈现提供了不少创意。“这些年轻人贡献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潮流想法,如今烂缦胡同一带有这么多网红打卡拍照地,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灵感。”

00后接手胡同老铺打造创意空间促共赢

2001年出生的王景涛,老家在江苏,1岁时父母到北京东城区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小店,这里也成了他的家。就这样,一个南方孩子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了。

今年5月,王景涛接手父母的店铺,将原来的“剪王剪纸艺术”更名为更具网络感的“青松造物”。他告诉北青报记者,“青松”与“轻松”谐音,这个名字既希望给顾客带来美好祝愿,也希望顾客能在店内享受轻松的乐趣和氛围。此外,在他看来,“青松”本身也是美好品德的象征,“我认为中国的古老技艺及由此诞生的作品,会像‘青松’一样屹立不倒,我们年轻人也能为这些技艺和作品注入新活力。”

王景涛还在店名中加入“造物”二字,希望顾客能在店里买到其他地方找不到的手工文创和工艺品。“我父母以前主要经营各类剪纸艺术,我则希望开拓面向年轻人的文创市场,目前来看店铺生意有了明显提升。”

北青报记者在店内看到,带有南锣鼓巷元素的冰箱贴、帆布包、陶瓷罐等吸引了不少游客购买,购买者中除了全国各地的游客,还有一些外国人。

王景涛表示,比起老一辈的单打独斗,他更希望将“青松造物”打造成一个设计师共创空间。如今,店铺已与全国数十名设计师达成合作,这些设计师大多和他一样,是“90后”“00后”年轻人。

他们会结合北京胡同文化特点合作创作文创作品和手工艺品,再通过王景涛的店铺销售给游客。如今仍有不少设计师联系他,希望加入这个共创空间。今年7月,王景涛的设计师共创空间累计销量达2万多笔,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种互帮互助、齐心共赢的模式,也源于王景涛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感悟。他非常喜欢北京胡同的“人情味儿”和“烟火气”:“这里对我来说是充满生活感的地方。我们家的邻居特别好,大家平时有事都互相帮忙。虽然20多年来胡同变化很大,但邻里情谊从没变过。”

年轻设计师用镜头在“烟火气”中汲取灵感

27岁的刘林林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是一名影视美术从业者。业余时间里,他会将带有浓厚北京胡同风格的绘画创作成文创产品,既为自己创收,也向更多人传播胡同文化。

刘林林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画中国古建筑,常去胡同各处探访名人故居,然后把这些有韵味的老建筑画到纸上。“茅盾故居、婉容故居、齐白石故居,这些我都画过。”创作时,他会特意在灰色的古建筑画面中加入阳光的感觉,让画面冷暖更分明。在他看来,这些老建筑是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元素,也给了他很多创作经验和灵感。

有一年,刘林林去一条胡同写生,偶然注意到一块砖雕。“它的造型特别完美,我特别喜欢上面的花纹,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创作空间。”刘林林说,这类传统花纹如今成了他设计文创产品的重要参考。

如今,刘林林常带着相机走进北京的胡同,发掘胡同文化中独特的“烟火气”。“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很快,但胡同里很多地方很宁静。”他说,平时工作压力大,所以周末会选择去胡同逛逛,再把看到的美创作成艺术作品,这个过程让他很舒心。

现在,刘林林会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开发成文创产品,放在王景涛的店铺里销售。他表示,此前考察时发现,很多游客到南锣鼓巷等景点参观,主要逛的都是主干道,一些很有北京胡同风味的小胡同被忽视了。因此他画了很多小胡同的风景画,制作成文创明信片等,希望更多人了解这些有北京特色的小胡同。

作为“90后”,刘林林和同龄人更懂年轻人的审美偏好,因此他会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在文创设计中加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有一次我画了一幅胡同建筑,画面挺好看的。王景涛看后建议,在屋檐下加画一只黄色的猫,因为很多年轻人喜欢可爱的动物。加上猫之后,画面更鲜活了,这款作品现在销量也不错。”

“90后”河南郑州人朱军赫也是一位京味儿文创设计者。他回忆,大学时来北京培训,迷上了北京的胡同,业余时间就和同学一起去胡同里逛。文创设计时,他除了考虑胡同里的老物件、名人故居等传统文化元素,还会融入胡同的声音,比如北京特色的鸽哨声、冰糖葫芦叫卖声、蝈蝈叫声等。“北京的胡同文化是我们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我希望我们的文创产品最终能带给人们情感的共鸣和视觉的享受。”

本版文并图/本报记者屈畅

实习生李茂健秦刘子然

统筹/孙慧丽

·专家解读·

胡同游成年轻人休闲新选择

长期关注北京胡同文化的北京市文保协会理事高申告诉北青报记者,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度的提升以及生活理念的变化,近些年北京胡同的功能也发生了变化。“以前胡同是老居民的居住场所,当时人们会选择去公园、商场等地方娱乐休闲。而近些年,人们开始注重‘CityWalk’这种休闲方式,胡同游也成了年轻人休闲娱乐的选择之一。”

高申介绍,胡同里有历史悠久的建筑、丰富的传统文化、古树等自然美景,更重要的是有“烟火气”。同时,胡同里的生活是慢节奏的悠闲生活,这些都能吸引现代人走进胡同,放慢生活节奏,享受生活乐趣。这也是近年来胡同里出现越来越多餐厅、咖啡馆等场所,年轻人愿意来这里和朋友相聚的原因。

在这种氛围下,自然会有更多年轻人投入到北京胡同文化的传播中。高申表示,北京胡同文化是人的文化,也是活的文化,几百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中。“一座房子里可能住过几代人,随着不断拆改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最终胡同里的房子成了每个时代的见证。如今年轻人传播的北京胡同文化,是符合当代年轻人需求的文化,这正是胡同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在高申看来,几百年的发展让北京胡同文化积累了很多传统元素,老人们常说的“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都是胡同里美好生活的意象。这些属于北京胡同文化的意象,都能被现代年轻设计者运用到文创作品中,再将其代表的北京胡同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类碳水建议多吃,不仅健康而且... 01 优质碳水 所谓“优质碳水”,关键在于吸收速度、血糖反应和营养含量。 快消化碳水:像白米、白面、...
港剧“金牌绿叶”许绍雄逝世,享... TVB今日(28日)早晨发表讣闻,许绍雄凌晨因癌症引发器官多重机能衰竭安详离世,享年76岁。 许绍雄...
原创 糖... 一提到糖尿病,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少吃糖”,可真正到了饭桌上,喝酒的人往往还照喝不误。有人说:“就一...
原创 去... 数年前踏足台湾这片土地时,我才恍然意识到,这里与我先前脑海中勾勒的画面截然不同。过往对台湾的认知,大...
搞终身免票,景区终于不死磕门票... 最近,文旅行业又开始讨论门票这事儿了。原因是安徽天柱山风景区突然推出了“一次购票,终身免票”的活动。...
甲状腺问题会影响睡眠吗?听听西... 甲状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调控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神经系...
改善手抖震颤:从合理搭配每日膳... 手抖震颤可能由特发性震颤、帕金森病或神经系统老化等因素引发,合理饮食虽无法根治,但能辅助稳定神经功能...
南国智库·财经观察丨沉浸+全时... 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记者 丁文文 “这才是度假该有的样子!”国庆中秋假期,江苏游客杨源洋坐在海南神冲...
重塑“出境游”体验——新时代国... 在经历了疫情的巨大冲击之后,国际旅游市场正迎来一个复苏与重塑并存的时代。全球出行政策的放宽、签证便利...
锦上添花文旅集团用真金白银为项... 很多景区想着自己打造的是爆款文旅项目,在景区中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建筑、引进业态,但一禁开业,却陷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