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自查是初步排查甲状腺异常的便捷方法,核心是通过 “看、摸、对照症状” 发现潜在问题,尤其适合日常自我监测或高危人群(如家族史、放射暴露史)定期筛查,昆明中研甲状腺医院具体围绕以下 3 大问题展开:


问题 1:外观自查 —— 看颈部是否有 “异常凸起”
甲状腺位于颈部正前方(喉结下方 2-3 厘米处,呈 “蝴蝶形”),外观异常多提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突出,自查方法简单易操作:
自查步骤:
准备姿势:面对镜子,头部微微后仰,露出颈部;将双手放在颈后,轻轻托起头部,使颈部皮肤放松(便于观察细微凸起);
动态观察:缓慢做 “吞咽动作”(可含一口水,吞咽时观察),目光聚焦喉结下方至锁骨上方的区域;
判断异常:若吞咽时发现颈部正前方有 “随吞咽上下移动的凸起”(如圆形、椭圆形肿块),或两侧甲状腺区域不对称(一侧明显比另一侧肿),需警惕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大。
若发现肿块,即使无不适也需进一步检查。

问题 2:触摸自查 —— 摸结节 / 甲状腺质地是否 “异常”
触摸能感知甲状腺质地、是否有结节,以及结节的关键特征(如硬度、活动度),是自查中核心的环节:

自查步骤:
手部准备:用 “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 触摸(指腹敏感度高,避免用指尖);
左侧触摸:右手拇指放在颈前右侧,其余四指放在颈部左侧(甲状腺左叶位置),轻轻按压皮肤,同时缓慢吞咽,感受手指下是否有 “硬疙瘩”(结节)或 “质地异常区域”;
同理右侧触摸,重复上述动作。
判断异常:
异常情况:摸到 “质地硬的结节”、结节活动度差、结节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或甲状腺整体质地变韧,需警惕异常。

问题 3:症状自查 —— 对照是否有 “甲状腺相关不适”
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 / 甲减)或结节压迫时,身体会出现典型症状,可通过以下症状清单初步对照:
甲亢相关症状(甲状腺激素过多):
代谢加快:无刻意减肥却体重骤降、怕热、多汗(即使安静时也出汗);
神经 / 心脏症状:心慌、手抖(拿筷子 / 写字时明显)、情绪暴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其他:脖子粗、眼睛轻微突出、大便次数增多。

甲减相关症状(甲状腺激素不足):
代谢减慢:无刻意增重却体重增加、怕冷、手脚易冰凉;
神经 / 身体症状:乏力、嗜睡(白天也频繁犯困)、记忆力减退(经常忘事)、皮肤干燥、便秘;
其他:脖子粗、声音变哑、月经紊乱(女性)。
结节压迫相关症状:
声音变化:无感冒 / 喉炎却声音嘶哑,且持续 2 周以上不缓解;
呼吸不适:平躺时感觉胸闷、气短;
吞咽不适:吃固体食物(如馒头、米饭)时感觉 “卡喉”,或吞咽时颈部有异物感。
注意要点:
症状多为 “非特异性”(如乏力也可能是疲劳导致),需结合 “多个症状同时出现” 判断(如同时有怕冷 + 体重增加 + 嗜睡,甲减可能性高);
若症状持续 2 周以上,且无其他明确原因(如熬夜、感冒),需及时检查。
自查不是确诊手段,若出现不适情况,需尽快到医院做 “甲状腺超声 + 甲功检查”,避免延误干预:

外观 / 触摸异常:颈部有明显凸起(随吞咽活动)、摸到硬结节 / 活动差的结节、甲状腺两侧不对称;
症状异常:同时出现 2 个以上甲亢 / 甲减症状(如心慌 + 体重降 + 多汗),或有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压迫症状;
高危人群异常: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童年期颈部放射治疗史,即使自查无明显异常,也建议每年做 1 次甲状腺超声(高危人群癌变风险更高)。
就医后需做的检查:
首选 “甲状腺超声”:明确是否有结节、结节大小 / 性质(如是否为 4b 类等可疑恶性分类);
搭配 “甲功五项”:明确是否有甲亢 / 甲减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
若超声提示结节可疑,需进一步做 “细针穿刺活检”,明确良恶性。

总结
自查不能替代专业检查,即使自查无异常,也建议健康人群定期做甲状腺超声(体检时可加入);
不自行判断病情:摸到结节或有症状,不要自行百度判定,避免焦虑,需通过医院检查确诊;
通过以上自查,能帮助你快速捕捉甲状腺异常信号,而及时就医和规范检查,才是判断甲状腺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