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聚焦
当“血管堵塞”遇上“神经病变”,王先生饱受双重折磨
“医生,我两只脚底又麻又痛,像一直踩着碎冰块和针尖,走路成了一种煎熬……” 64岁的王先生患有2型糖尿病6年,双足的麻木、冰冷与剧痛已困扰他长达9个月,严重侵蚀了他的行走能力和睡眠质量。王先生因饱受糖尿病足部并发症困扰,在亲友推荐下,专程从家乡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寻求系统治疗。
入院时,王先生双足疼痛麻木,行走时加重,伴有明显怕冷、脚趾发凉,大便偏干,呈现一派寒凝血瘀之象。
刘振杰主任仔细诊察后发现: 患者舌淡暗、苔白、脉沉,这正是中医“肾虚血瘀”证的典型表现。长期糖尿病耗伤肾阳,导致阳气不能温煦四肢,故见怕冷、足凉;阳虚推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阻滞脉络,故见疼痛麻木;津液输布失常,肠道失润,故见大便偏干。这一精准的辨证分析,为后续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系统检查的结果很快证实了诊断:
1.血管危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影像显示其双下肢动脉弥漫性狭窄、闭塞,血流严重受限,导致肢体缺血。
2.神经病变: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了周围神经,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功能失调,从而产生针刺感、灼烧感、麻木等自发性异常感觉。王先生正是同时承受着“血脉不通”的缺血痛与“经络不畅”的神经痛这双重折磨。
第一大良策:中医辨证,温肾活血通络止痛
面对这一复杂局面,刘振杰主任带领团队确立了以中医整体治疗为核心,现代手术为关键辅助,优质护理贯穿始终的“三联合璧”方案。
核心病机:肾虚血瘀,络脉痹阻
刘主任通过四诊合参,见其舌淡暗、苔白、脉沉,伴畏寒肢冷,辨证其根本在于 “肾阳虚衰,瘀血内阻” 。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损及肾阳,阳气无力温煦推动,则寒从内生,血行滞涩,瘀阻络脉,不通则痛。
治疗大法:温肾活血,通络止痛
据此,刘主任确立 “温肾助阳,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为根本治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论是术前调理体质,还是术后巩固疗效,均以刘主任著名的经验方——“消渴痛痹方” 为基础进行化裁,从整体上调节其阴阳气血,为所有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方中黄芪补益元气,益气行血;熟附子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两药相伍,共奏温阳益气之功,针对病机根本,为全方之核心。桂枝温经通脉,助阳气布散;酒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二药协同,引导药力直达下肢病所。桃仁破血行瘀,鸡血藤养血通络,当归补血活血,酒白芍养血柔筋,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忍冬藤清热通络、止痛。六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其中姜黄善行肢臂,能引诸药直达病所;忍冬藤既能通络止痛,又能制约方中温燥之性,使活血而不伤正。桑螵蛸固肾缩尿,兼顾患者夜尿增多之症,体现中医"既病防变"的整体观。
第二大良策:中西融合,手术通血脉与中药固根基
由于王先生双下肢血管堵塞严重,团队制定了 “分期手术,中医护航” 的稳妥策略,先后为他的右下肢和左下肢成功施行了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迅速打通了“生命通道”。
刘主任阐释道: “手术如同先锋,能快速解决血管堵塞的燃眉之急;而中药则是主帅,通过扶助正气、温通经络,从根本改善体内环境,并能有效缓解手术无法解决的神经病变剧痛。二者主次分明,标本兼治。”
第三大良策:特色护理,全程辨证施护显仁心
在王先生康复的每一个环节,科室护理团队将 “辨证施护”的中医理念精准融入日常,为其提供了全方位、个体化的特色照护:
足部监护:每日密切观察其双足皮温、颜色、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精确评估血运与神经变化,这是预防“糖尿病足”坏变的关键一环。
针对其“不通则痛”的病机,护理团队精准执行各项中医特色治疗:按时进行耳穴压豆(内分泌、脾、肾等穴) 以调节脏腑功能;运用悬灸温通督脉与膀胱经,以助阳气通达;实施拔罐、走罐以舒筋活络,并用中药热奄包、贴敷于疼痛部位,直接发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的疗效。他们熟练地为患者进行皮内针埋置,持续刺激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准确操作穴位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确保每一项中医外治技术都能安全、有效地作用于患者。
这种融入了中医智慧的全程、全方位护理,为王先生的顺利康复提供了温暖而专业的坚实保障。
疗效显著:系统治疗显奇功,双足疼痛终得缓
经过刘主任医疗团队 “中药主导+手术辅助+优质护理” 这一系统性的综合治疗,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极大改善:双足冰冷感基本消失,行走能力显著提升,那种针扎般的神经痛也大幅减轻,最终重获“行走自如”。
医者寄语:糖友护足,防大于治
糖尿病患者是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高危人群,概率比普通人高出数倍,刘主任温馨提示:
Ø控制原发病是根本:严格管理血糖、血压、血脂。
Ø年度筛查不可少:每年应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
Ø警惕身体信号:如出现足部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就腿痛,休息后缓解)、静息痛,务必及时就医。
Ø选择综合诊疗:一旦确诊,应尽早寻求具备中西医结合综合诊疗能力的团队,以期获得最佳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科室以优化的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结合中药烫熨、熏洗、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荣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杯”、评为“中医特色最明显的科室”,获“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优势病种如:
1.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糖尿病诊疗;
2.依据“因消致痛”理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3.采用中西医、内外法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4.“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5.运用“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6.运用健脾行气、润肠通便法改善糖尿病胃肠病;
7.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痛风;
致力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对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了基于“因消致痛”中西医理论及综合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代谢综合征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形成了“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防治方案。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5项,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供稿 | 钟妥伶
初审 | 庄映格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