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尿检正常=肾没事?医生忠告:真正早期肾损伤,要看这个指标!
创始人
2025-11-08 01:34:47
0

不少人做了尿常规检查,看到报告上写着“正常”,心里就放下了一块大石头,觉得自己肾脏肯定没毛病。这种理解虽然能理解,但真的太过理想了。

身体的“损伤”可不是等问题浮出水面才开始的,它往往是在悄悄发展。就像家里漏水,不等天花板掉下来,天花板上可能早就一片潮湿发霉了。

尿检“正常”,并不等于肾脏没事,尤其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这些“慢性病”人群来说,更得警惕。真正能早期发现肾脏问题的,是另一个关键指标:尿微量白蛋白。

说白了,尿检中的“正常”,其实是对一些大问题的筛查,比如有没有明显的蛋白尿、潜血这些。但问题是,早期肾病往往没有这些“明显信号”,很多人前期根本查不出。

等到尿常规都查出了问题,往往已经到了“明显蛋白尿”的阶段,那时候肾功能已经被拉低了不少。这就像有人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高;体重正常,但内脏脂肪超标。传统指标不是没用,只是太“迟钝”。

而尿微量白蛋白(UACR)这个指标,就像是肾脏的“前哨探针”,比尿常规敏感得多。它可以在肾小球刚刚出现“漏白蛋白”的时候就捕捉到异常,那时候肾功能可能还很好,但肾脏已经悄悄出现了轻微损伤。

这个阶段如果发现了问题,通过生活干预、控制血压、血糖等等,甚至能逆转这个趋势。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检查,更不会主动去查。

要说这个指标到底多关键,看看一些权威数据就知道。根据《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肾损伤的重要信号,尤其在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小球基底膜已经受损,但血肌酐等传统肾功能指标依然正常。

也就是说,即使血肌酐正常、尿常规没事,也可能已经处于慢性肾病的早期。再看《中华肾脏病杂志》的一项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有接近40%的早期肾损伤病例,是通过UACR发现的,而不是尿常规。

UACR的检查方法也不复杂,就是查一次“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泡尿”,然后测量尿中白蛋白肌酐的比例。一般来说,健康人的UACR应当低于30毫克/克,30到300是“微量白蛋白尿”,300以上就是“临床蛋白尿”。重点就是那个30以上到300以下的区间,尿常规压根不会告诉你这个异常,只有UACR能看出来。

很多人可能想问,那是不是每个人都要查UACR?也不是。一般建议这些人要查:患有糖尿病的人;高血压控制不好的人;肥胖且腹型肥胖的人;有家族肾病史的人;长期服用止痛药或者某些降糖药的人;还有40岁以上长期熬夜、喝水少、喜欢高盐饮食的人。这些人属于“高危人群”,查查真不亏。

另一个常被忽略的问题是,很多人查了UACR之后,看着数值在50左右,也没啥症状,就觉得无所谓。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干预的“黄金期”。不少医生都说过一句话:“尿蛋白一旦出来,基本就难逆转;但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还来得及。”

不少慢性病患者,如果在这个阶段调整饮食、控制体重、定期运动,再加上药物控制,能有效地让UACR降下来,避免慢性肾病进展到更严重的阶段。

真实数据就摆在那里。有研究显示,对于2型糖尿病人群,如果在UACR刚刚升高时就开始干预,有超过60%的患者在半年到一年内能把UACR降回正常范围。而那些等到尿常规查出问题才开始治疗的人,肾功能损伤往往已经不可逆。这是个时间战,越早发现越有主动权。

这里还得多提一句,有人说自己身体“倍儿棒”,喝水多尿也多,查个尿常规啥事没有,那就不查UACR了。但恰恰就是这类“身体感觉还可以”的人群,容易忽略潜在问题。

肾脏就像沉默的器官,不疼不痒,损伤了也没啥感觉。尿常规就像看门大爷,保守但反应慢,等他喊

出“有问题”时,问题基本就闹大了。UACR就像是门缝里看出来的蛛丝马迹,得靠人自己上心。

不过话说回来,UACR虽然灵敏,但也不能乱解读。有时候感冒发烧、剧烈运动、饮食过咸、脱水等等,也可能导致一过性UACR升高。

所以一般建议,做UACR检查前一天不要剧烈运动、不熬夜、不吃太咸的东西,确保身体状态稳定。就算结果异常,也建议三个月内复查一次,确认是不是真异常,而不是某次巧合。

很多医院现在其实都能做UACR检查,而且费用也不高,在医保范围内,不用担心负担的问题。关键在于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与其等到肾脏真出事,不如花个几十块提前知道自己有没有走上“肾损伤”的路。

还有一点很现实的问题,现在慢性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尤其在城市人群中,因为饮食油盐多、压力大、作息乱,肾脏被“透支”的太厉害。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1.2亿人处于慢性肾病状态,真正知道自己有病的却不到10%。这就是个严重的“隐形杀手”问题。很多人一查就是“慢性肾炎三期”,再想补救已经来不及。

让人担忧的是,年轻人也开始逐渐成为肾病的易感人群。天天奶茶咖啡、熬夜打游戏,长时间憋尿、喝水少,长期下去,肾脏早晚要“罢工”。但年轻人又自认为身体抗造,更不会去查什么UACR。问题就在这儿,肾脏的损伤不是立刻炸出来,而是悄悄地、一点一点累积。

如果说尿常规是“看病”,UACR就是“防病”。前者是等问题浮现,后者是提早发现风险。很多肾病专家都建议,高危人群一年查一次UACR,就像查血糖、查血压一样,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关键是这个意识,很多人不是不愿意做,而是根本没听说过。信息差造成了“早发现”的难度。医生看了都着急。

查UACR还可以搭配一个“eGFR”指标,一起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eGFR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单看血肌酐要更精确。很多人血肌酐值“正常”,但eGFR已经掉到60以下,已经是三期慢性肾病了。这些早期变化都在提醒,肾脏的问题不是“有没有”,而是“发现早不早”。

谁都不希望哪天突然被告知“肾衰竭”,那不仅仅是身体崩盘,还是生活质量的剧烈下降。洗肾、透析、限制饮食、随时住院,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说到底,防患于未然才是最靠谱的选择。别等到出问题了才“追悔莫及”,那是最不值得的。

查尿常规是个不错的习惯,但千万别以为这就万事大吉。真正对肾脏健康上心的人,应该多了解一点,多行动一点。尿微量白蛋白这个不起眼的指标,正是肾病最早发出的“求救信号”。听到了,就别装听不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肾病防治指南[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2):95-103.

[2]王旭东,李红.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6):432-437.

[3]刘珊珊,赵宏.微量白蛋白尿与慢性肾病的早期预警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4):275-280.

[4]张涛.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高血压患者肾损伤评估中的应用[J].临床内科杂志,2023,40(3):206-210.

[5]冯梅,许静.城市人群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45(1):56-60.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立冬前后吃什么还真有讲究,5多...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端,标志着天地阳气潜藏、万物闭藏的时节正式到来。此时人体代谢减缓,免疫力易受寒冷影响...
蔬菜挑不好,肾脏先遭殃,不想肾... 许多人一提到肾衰竭,首先想到的就是高盐、高脂饮食,认为只要少吃肉、油和加工食品就可以避免伤肾。然而,...
原创 6... 60岁开始,正式步入老年阶段,可是老年人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身体更健康,才能更长寿呢? 很多老年人会...
原创 杨... 开拓者队近日官方宣布,将从G联赛的撕裂之城混音队召回年轻球员杨瀚森。此前,球队将杨瀚森下放至G联赛,...
3种鱼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被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日常饮食中的健康隐患。殊不知,鱼类作为日常餐...
23岁小伙打工1年攒8万,患癌... 刚刚,话题词#患癌男子8万救命钱全打赏主播#登上热搜! 据了解,小程今年23岁,大学刚毕业在苏州工...
专家给男人的6类养生宝贝 随着社会的演进,双薪家庭已经是常态,女性在家庭中也分担起经济责任。但传统观念上男性仍是一家之主,社会...
原创 立... 10月7日立冬,天气彻底转凉,寒风渐起的同时空气也变得干燥 —— 早上起来喉咙发紧、偶尔咳嗽,甚至皮...
原创 立... 立冬一过,天气越来越冷,这时候饮食上可得好好调整一下!冬天讲究“藏”和“补”,多吃些应季蔬菜,既能补...
天台一儿童乐园11月2日起歇业... 曾承载无数孩子欢声笑语的天台祥生广场真勇敢儿童拓展攀爬乐园,于2025年11月2日正式落下帷幕。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