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高级咨询师 史天一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升级的背景下,中药企业创新转型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国家持续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鼓励“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另一方面,带量采购等政策倒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向创新要效益。在这场转型浪潮中,以岭药业、达仁堂和众生药业表现尤为突出,它们以不同的创新模式,为中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三大标杆路径。
一、以岭药业:理论驱动的全链条创新
在中药创新领域,以岭药业走出一条独特的理论驱动创新之路。历经数十年潜心钻研,以岭药业专家团队首次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并依托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搭建起“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形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良性闭环,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截至目前,以岭药业已成功上市17个创新专利中药,广泛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多个临床重大疾病领域,同时拥有丰富的在研品种,为激活中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动能。
在呼吸道疾病领域,连花清瘟及连花清咳片已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代表性药物。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由河北省络学创新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已经完成,4项子课题研究登上国际顶刊。其中,津力达颗粒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41%,并改善糖脂代谢;通心络胶囊降低急性心梗死亡风险30%、复发风险74%,研究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芪苈强心胶囊降低慢性心衰死亡风险17%和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研究成果在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参松养心胶囊解决了心律失常伴心衰、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再复发的心血管病难题;在抗衰老领域,八子补肾胶囊通过干预国际公认的10种衰老机制,具有抗衰老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的综合优势。
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离不开持续的资源投入。从2019年至今,以岭药业研发总投入已超50亿元,投入力度长期处于中医药行业前列;此外,还构建了一套稳定的科研支撑体系,上千名专业研发人员组成核心团队,先后承担6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斩获六项国家科技大奖。以岭药业结合临床需求,以年均1-2款新药的研发速度,构建起覆盖心脑血管、呼吸等多个重大疾病领域的丰富产品矩阵,为守护民众健康提供了更多“以岭方案”。
国际化也是以岭药业的一大亮点。企业推动在海内外建立百余个络病专业委员会,并与多家国际医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加速产品国际注册。目前,连花清瘟、通心络、八子补肾等创新中药已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达仁堂:百年老字号的营销创新
拥有500余年中医药传承积淀的达仁堂,作为中国第一家中药工厂,在新时代以“品牌引领”为核心,持续推动营销创新。
2024年起达仁堂逐步落地企业营销2.0架构。该架构突出了营销引领,突出了专业化运营,突出了渠道下沉。2025年,达仁堂继续以品牌引领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成功强化巩固了达仁堂大国品牌形象。截至2025年年中,公司已累计注册商标1319件,为品牌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并通过大国品牌项目登陆央视,在各媒介渠道持续曝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具体而言,在零售端,公司通过公益宣传科普、企业集体采购、高校社群活动等多元方式,推动了速效救心丸、清咽滴丸、京万红等多款产品的市场开拓,为长期业绩转化奠定基础;在新零售层面,集团以B2C、O2O双轮驱动开辟增长新路径,打通线上投放和线下引流链路,依托美团等平台优化服务,并通过电商旗舰店上新8个独家产品和1个大健康品,GMV不断突破。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术与临床方面,公司多款产品进入专家共识,速效救心丸在动脉粥样硬化管理中具有的重要临床价值、癃清片对于泌尿生殖多种疾病的价值,得到医学界进一步认可和用药推荐。
作为最早涉足海外市场的国内中药企业之一,达仁堂近年来加快出海步伐,加强营销推广创新。公司规划从新加坡开始,逐步在海外主要市场设立子公司,以属地化思维深耕经营,以速效救心丸、清宫寿桃丸等拳头产品引领公司发展,投入数字化建设,同时进行中医学术推广,提升达仁堂中成药在全球中医市场的地位。
未来,达仁堂将坚持协同推进品牌聚焦战略、科研引领战略、质量强企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数字赋能战略五大战略,持续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让老字号焕发新光彩。
三、众生药业:中药为基、创新药引领的双轨并行转型
众生药业选择的是“中药为基,创新引领”的双轨并行转型战略。公司一方面稳固中成药业务,另一方面大力向化学创新药领域拓展,形成多层次研发体系。
中成药是众生药业的业务基石,也是其持续进行战略升级的源头活水。其核心产品复方血栓通系列制剂、脑栓通胶囊在慢病治疗领域的持续拓展,舒肝益脾系列制剂、固肾合剂等符合慢病治疗需求的产品的持续放量,逐渐形成了公司在慢病治疗领域的特色,为公司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基础。随着中成药集采风险逐渐出清,该板块有望实现稳健增长,贡献稳定现金流。
另外,近年来众生药业大力布局创新药,公司自创新转型以来,已有2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多个创新管线项目处于临床后期阶段,创新药管线聚焦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两大领域,逐步进入收获期。
呼吸系统疾病方面,众生药业推出的来瑞特韦片是全球首个拟肽类3CL单药抗新冠病毒创新药,已于2023年3月附条件批准上市。昂拉地韦片则是全球首款PB2靶点流感创新药,能对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的耐药株表现出强大抑制能力,是国内唯一一个与奥司他韦头对头开展III期临床试验并获批上市的抗流感药物,已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成人单纯性甲型流感。另外,昂拉地韦颗粒治疗2-17岁单纯性甲型流感的II期临床试验,获得顶线分析数据,在临床症状/体征和病毒学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有效性结果,即将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昂拉地韦片则在PB2靶点抗流感药物竞争中具有先发优势,市场空间巨大,有望成为流感领域的重磅级品种。
代谢性疾病领域,众生药业大力布局GLP-1板块。其长效GLP-1类药物RAY1225注射液具有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活性,用于降糖、减重、代谢综合征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替尔泊肽。RAY1225注射液6mg和9mg在减重达标率、降糖达标率数值上均高于同靶点药物替尔泊肽在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的III期临床试验中的15mg高剂量组。RAY1225注射液目前降糖及减重两个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进度靠前,2027年有望正式上市,先发优势明显。
其研发的MASH新药ZSP1601属于First-in-class药物,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MASH治疗的小分子创新药。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4周的治疗下,ZSP1601片明显地降低了ALT、AST等肝脏炎症损伤标志物,同时多个纤维化相关生物标志物也有降低趋势,具有改善肝脏炎症、坏死的潜力及抗纤维化的作用。目前,ZSP1601正在开展IIb期临床试验,2024年参与者入组工作已完成,有望成为国内MASH领域首个商业化产品,值得期待。
众生药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持续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增长。公司通过构建“技术-产品-利润”的完整闭环,实现了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长的良性互动。2025年,公司已迎来业绩拐点,创新药技术优势开始释放。在GLP-1、MASH、抗流感三大千亿级赛道的精准卡位,叠加研发投入与国际化布局的持续推进,众生药业正从传统中药企业成功转型为代谢与呼吸疾病创新药龙头。
四、创新转型借鉴
三家标杆企业的创新实践,为中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五大借鉴:
一是确立差异化创新战略。企业需根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适合的创新路径——或如以岭深耕理论创新,或像达仁堂强化品牌营销,或效仿众生双轨并行,关键在于找准定位,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二是构建持续研发投入机制。三家企业的成功均建立在长期持续的研发投入基础上。中药企业应建立稳定的研发资金保障,年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宜低于5%,同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三是推进数字化转型与营销创新。传统中药企业需积极拥抱新消费浪潮,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新营销体系,同时加强学术推广,提升产品临床价值认可度。
四是布局国际化发展路径。借鉴以岭、达仁堂的出海经验,中药企业应制定循序渐进的国际化策略,通过产品注册、学术合作、属地化经营等方式,逐步拓展全球市场。
五是平衡传统业务与创新布局。众生药业的实践表明,在保持中药基本盘稳定的同时,应前瞻布局创新药领域,形成“传统支撑创新、创新反哺传统”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稳健转型。
